当你学习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课,你大概会有以下四种反应,分别对应着四种学习状态:验证过往的经验、拓展知识面、心灵的触动、当下的转化。
你听着老师在上面讲课,你的反应是:“哦,我就知道是这样子的!你看,就是这样的!”“哎哟,讲的就是这个,我早就知道。”
这种学习的人,他在找对照,他在验证自己固有的观点。他没有变化!没有进步!他只是在验证他头脑里曾经学过的东西。
参加过我们线下课或者线下沙龙的同学都知道,我们上课是没有PPT的,都是跟随能量场,现写东西,不提前准备版书。而且,我还要同学们不要记笔记,你只是放松地听我讲就好了。
知道为什么我们课上先不给大家PPT吗?不给大家任何文字性的东西吗?
因为头脑的学习习惯是:只要是先给了文件,尤其是一片文字,你就会不自觉地开始读。你的注意力会被文字吸引,而不留意老师讲了什么。读完了以后,你的头脑就形成了一个概念:“哦,我知道了,今天讲的就是这个。”你的头脑认为:“我已经完成了。”
然后,当老师开始讲的时候,你的头脑已经开始关闭了。尤其是当这个主题你已经听过了很多遍的时候。你的头脑说:“这东西我以前见过,唉,讲的不就是那个嘛!”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上课,PPT一出来,他就拿着手机“咔咔咔”一顿拍照,全都存进手机里,然后他就完成了。但是,回想一下你存在手机里的东西,你之后还会去看吗?你再重复看的时候,还能联想到老师上课讲了什么吗?还是你看着PPT时,仍是在头脑当中复习你原本就明白的东西,只是又把字重新锊了一遍。
为什么我们上课叮嘱同学们不要记笔记?
有些人的学习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在总结。那你到底总结的,到底是你自己已有的知识,还是老师的?
开会跟学习是不一样的。因为会上交代的事项,是要你回去一项一项落实的,那自然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他听着老师讲课,他说:“哦,原来是这样的啊!”
这种反应的人,他稍微有一点变化,在客观的世界里,他的知识面拓展了一点。他还算认真地听了一点老师讲的东西。
他听了老师讲课,他说:“哎呀,我感觉,我的内心有一些感动,有了一些变化。”“哎哟,这感受太不一样了!”
这是心里的,感受上的触动,你的心灵有了一些变化。
听完老师讲这堂课,他的感受是:“这老师讲了个啥?我好像没明白老师讲了什么,也说不出发生了些什么?但是,我感受到了平静。”
时间悄悄地过了很久,似乎没有了时间,到老师说下课的时候,他说:“啊~讲完了吗?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了?”
他似乎没有办法总结出这堂课到底讲了些什么,但是,他发现,他内心平静了,他的内在的变化。
这就是“当下”的感受。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未来的可能性」,也就是你重新创造的可能性。
前两种反应是头脑式的学习,我叫它“堆砖式学习”。
为什么很多人学了很多东西,但却无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用出来呢?因为他都只是头脑式的学习,他只是拓展了知识面而已。而不是心灵能量的学习。
后两种反应,才是与能量相关的,与维度相关的学习。
能量的学习方式是放松的、不紧张的,它是轻松的、开心的、有趣的、好奇的、体验式的,他的心灵是敞开的。
第四种学习我叫它“非线性时间内的学习”。非线性才是高维能量的呈现方式。你听懂了吗?
第四种也是在“场域”里面的学习。
比如,我们在做清理冥想的时候,你在那个冥想的状态中,可能会发生老师往这边带,你看到的却是其他东西的情况。
那有可能是,你的高我在自动找到你卡住的、需要被清理疗愈的那个部分,祂在自动地帮你做调整。也有可能是因为你有担心和恐惧,你的高我在这个场域中,就不会以那样的形式给你呈现。因为你的高我最了解你,祂知道,这么直接呈现给你,你就会担心、恐惧、害怕。
——这就是“场域”的学习。它是自动发生的、个性化的、精准的调整。
当你建立了这样一种学习观念,当你对这个场域信任,只要你走进“场域”,这个“场域”会自动让你内在的无序状态变得有序。这是在你整个能量空间里发生的变化。
而不是你头脑里记得了什么知识和道理,也不是你笔记记得有多么的厚,逻辑梳理得有多么的好。
在我们体系里的学习,尤其是线下课的学习,基本都是第四种。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同学在上完课后有巨大的变化。但当他们周围的亲人朋友问他们,“课上讲了什么?”他们沉吟了半天也回答不上来:“我也讲不明白老师讲了个啥,要不你自己来体验一下?”
因为我们的课程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高维能量的穿透,心灵的长大,智慧的开启。
本文来自:「晓光新思维」线上课,以晓光老师第一人称叙述。
文中所有与能量相关的名词用语,解释权均归「晓光新思维」所有。
上一篇:大数据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