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走进科技范十足的“智能矿山”
admin
2023-09-25 18:43:31
0

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并加速应用,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推动着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我国5G全球最大的规模网络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5G+工业互联网”成为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中国移动充分发挥5G赋能工业应用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推动5G网络成为工厂的网络基础设施,将5G技术逐步覆盖到工厂绝大部分应用场景,渗透到工厂生产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效提升了生产运营效率,不断促进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在5G的助力之下,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矿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巨变~


智能矿山,让生产工作更便捷


“101号,101号,收到请回答,你已在当前位置停留5分钟,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一切正常,准备继续前行。”


这一幕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老石旦煤矿的生产调度中心里,身着白衬衫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检测、指挥着井下矿工的工作,并且通过大数据调度平台掌握矿工的实时位置,确保大家的安全。


乌海市老石旦矿区走向长7.12公里,宽1.7公里,面积为9.7764平方公里。矿井1965年建井,于1970年5月投产,核定生产能力为1.50Mt/a,可采储量为40.99Mt。通过智能化改造后,井下实现了自动化开采,生产调度中心可以实时监控、管理井下状态。矿工工作的安全感、舒适感、幸福感大幅提升。这一切改变得益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与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共同为其搭建的5G智慧矿山平台。




智能矿山,让生产工作更高效


今天是小王下矿的日子,通过人脸识别,小王不需要钥匙就打开了衣柜。换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佩戴自救器和智能矿灯,一切准备就绪,小王向副井下井口走去,来到下井口,AI智能检测帮助他完成了安全检测,同时检测一切设备佩戴正确。小王坐上防爆车缓缓前往开采工作面,采矿机器人通过集中调度平台启动,可实现自动开采和运输。在井下,小王的智能矿灯系统还能实时检测井下环境、气体情况。


老石旦煤矿的工作人员看着智慧大屏上缓缓前行的矿车,笑着感叹道:“过去井下没有网络信号,通讯只能靠内网座机,矿工完成开采作业后找不到矿车,只能通过盲猜来寻找矿车,工作效率很低。现在通过中国移动提供打造的5G单兵装备,矿工不仅在井下可以实现通讯,而且智能等车大厅也可以有序派车,再也不会人找车。车找人了。”




过去,老石旦煤矿井下有线、无线、广播、安全监控、视频、人员定位等系统繁多,各系统之间无法融合融通,各自为政,是一座井下信息孤岛。主运系统依旧采用人力巡检的方式,且主运系统环境复杂、噪声大,存在健康隐患;井下在开展掘进、综采工作时,仍旧以井下工人在现场操作为主,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与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结合5G关键技术和井工煤矿实际需求提出了结合5G关键技术、融合大数据的智能解决方案,规划了基于5G技术的虚拟交互应用、超高清视频、工作面智能化、远程实时控制、远程协同运维及井下巡检和安防等煤矿井下应用场景。目前,老石旦煤矿井下共安装中国移动5G基站45套,矿井地面和井下已实现5G信号全覆盖。


智能矿山,让生产工作更安全


在安全生产方面,全景工作面漫游系统是在16402智能工作面安装了16个高清摄像头拼接而成的工作面全景画面,主要功能就是对工作面人员设备以及支架进行漫游自巡检功能,也是矿地面人员了解工作面安全生产情况的窗口。AI检测核心技术应用在主运输系统及智能检身系统中,与主运输相关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将识别信息以预警、报警的方式上传到调度大厅,为值守人员提供辅助监测。多气体检测传感器,实时对井下CO、H2S、CH4、O2气体进行监控,搭载烟雾探测传感器,检测巷道环境中烟雾浓度,实现超限预警功能。搭载高清摄像仪,实现煤矿使用环境下摄像仪的高清视频采集,满足机器人系统对皮带沿线可视部分的视频监控要求。并在启停操作和发生故障时自动弹出视频窗口,完成视频联动逻辑。




目前老石旦煤矿固定岗位已经100%实现无人值守,形成了“统一巡检+机器人巡检”的管理模式。包括供电、通风、压风、注氮、供水、排水、主运输、洗选等8个系统11个固定岗位实已由121人减员至39人,真正实现了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



在5G技术赋能下,一个安全、高效的智能矿山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正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场景应用,推动智能社会向前发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