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把公司的战略锁定在确实的延长线上”,“以消费者为中心,整合公域私域,打通线上线下”。正如刘润上周在【进化的力量】中谈到的,如何扒开2022的不确定性,找到2023的确定性?
在日渐疲软的消费,未知的不确定性和周期的市场曲线变化下,SocialBeta早在今年4月就提出了重拾长期主义的趋势观点,总结出未来营销10大趋势,落脚在数字营销层面,助力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
以内生能力沉淀品牌资产
上新成日常,用推新稳固生意大盘
从流量到圈层,重现审视作为内容场的平台
品牌内向求,建设品牌资产的意识觉醒
品牌需要通过不断研发推新占领消费心智。这里指的是质量而不是速度,品牌需要消除唯快不破的理念。新品不意味着过去淘汰过去的产品。相反可以是在过去产品基础之上的强化,突出品牌的个性化主张。其次单个创新卖点也可帮品牌降低市场教育成本,有选择性的跨界或品牌的长线策略。比如瑞幸的主打款生椰拿铁X椰树、超级植物公司X Realme。
常新常跨界的同时,还需要立足品牌自身,深耕适用自己的平台,有持续且稳定的用户,不断创造内容,小视频+直播为时间验证的可行操作。基于用户核芯述求,建设品牌的内容地标,做好持续输出,转化和沉淀忠实用户。
以外向探索构建差异发展
告别唯流量论,回归影响营销的本质
跃入虚拟空间
深耕线下场景,强调正式的交互体验
对于越发注重品牌内核的Z时代消费者,一个面目清晰、个性鲜明的品牌更容易收获他们的偏爱于忠诚。品牌需要重新检视自己的品牌资产,重塑或强化长线IP,占领消费者心智。比如永璞的自创杂志,观夏X东方艺术家的深度对谈,三顿半的飞行电台,重庆HARMAY话梅的洞穴工厂集美店等。不要模仿,你就是你。
虚拟偶像,元宇宙在我往期的分享中已经提及,这里强调一下品牌还可从与影响力者合作,深挖KOL本真的个性与表达,打动消费者。比如李雪琴X知乎,周冬雨X蕉内,罗翔X罗永浩X OPPO Find等。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靠近在地化,精细化线下场景。小红书的邻里运动角,好望水的杭州咖啡地图,Prada的乌中集市等。越是本土也是潮流,这也区别开商业化与同质化体验。品牌亦可作为组局者开展造节活动如户外轻运动、城市社区文化更新等。
以价值信仰融入社会肌理
情绪价值和心理疗愈成为现实课题
社会价值转向品牌责任与时代使命
品牌作为推动文化理念创新的重要角色
重拾长期主义,与时间共振
关注消费者情绪价值与心理疗愈是品牌不可缺的手段。利用好反EMO, 反内卷,更加关注个体。时代情绪与主题在变化的动态中,每个想要与消费者真诚沟通的品牌都应关注目标人群情绪的能力,输出与之对话的优质内容。比如微信X十三邀的十周年庆深度对谈等。
绿色议题,ESG营销在我往期的内容中有分享,这里补充一下品牌应从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出发,围绕品牌和产品功能,品牌和产品故事等,制定方案,做好每一件暖心的小事,引导公益价值的落地。
同时,品牌也需担任好文化理念与创新的角色,利用好文化传承、国潮复兴,性别平权等,比如珀莱雅的性别不是分界线偏见才是,沃尔玛X唐宫夜宴等。
最后是将品牌生化为一种信仰,构建大众美好生活方式导向,推动和践行自我价值,不断聚拢有相同价值的消费者,穿越时间的周期。
上一篇:新媒体运营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下一篇:代运营对中小企业的好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