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生意都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因而经营逻辑不同;如果搞错了,就别指望能有什么收益了。与软件业务的经营模式不同,SaaS的经营模式是:获客、留存和增长。这个模式要求SaaS获客必须是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而实现高留存率,只能靠服务粘性;增长是规模化的结果。两种经营模式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皆因为一个是经营的软件,一个是运营的服务,即商业模式不同。实际上,以经营软件方式去运营SaaS服务,最大的问题是销售或者说获客的问题。其成本之高,无论是软件、还是SaaS业务,都很难盈利。软件的销售和SaaS的获客,看起来意思差不多,但其实差别很大。软件销售的目的是成交,而SaaS获客的目的是获取服务机会。如果一定要归结到销售,SaaS只能算作“非销售的销售”。软件销售之所以有较大的成交不确定性,以及很长的销售周期,是因为软件销售存在两座成本大山:即信任成本和验证成本。信任成本很好理解,市面上的培训和书籍,都是告诉销售员如何降低信任成本,从而达成交易。实际上,导致软件长销售周期的并不是信任成本,而是验证成本。不夸张地说,软件行业能够获利,靠的就是认知不对称。即通过制造各种概念,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引领未来的高大上行业。殊不知,这种做法的副作用,是增加了更大的不对称性,也建立了客户“买家谨慎”的购买习惯。这是高验证成本的根源,也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也就是说,客户购买软件,很容易就“买错”。而一旦买错,公司将损失巨大,采购人可能要担责。所以,签约前的客户都在拼命“验证”,这个成本要比建立信任所花成本高得多。更糟糕的结果是,因为验证困难,客户最后可能会放弃购买,或者挑一个便宜的产品购买,以降低买错的代价。回到SaaS的获客过程,如果以卖软件的方式去卖SaaS,势必导致SaaS的验证成本也会增加。这相当于是增加了获客成本(CAC),可能导致SaaS业务陷入长期亏损的局面,这也是目前国内SaaS公司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SaaS的获客只是为了获取到一个服务机会,原本没必要花这么大的代价。都是因为把SaaS当作软件去卖,才导致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盈利遥遥无期。
这个陷阱可能导致后面一连串的问题。比如急于成交导致的获客质量差,服务就会失去粘性,所获客户就可能流失。
上一篇:小红书的五个营销策略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