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磕磕绊绊,但还是要看看天
admin
2023-09-24 16:20:52
0

叶老师这个号是长期研究如何一起慢慢变富的,所以聊的话题,都比较俗。

稍微研究过经济或财富理论的,都知道,收入分为:

职务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也就是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实现财富自由,那么到底赚多少钱才是财富自由?

有标准么?

叶老师今天来聊的就是这个话题。

务实派的理论。

财富自由分为三个阶段:

财富保障阶段---->财富安全阶段---->财富自由阶段。

标准是什么?

财富保障阶段:在完全没有外部收入的情况下,你手里有可以维持6个月的钱,从统计学来说,6个月内,你会调整好,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即使是真的失业了,也会在其他领域再就业,尤其是年富力强的各位读者。

财富安全阶段:Ax12÷i,这是一个公式,其中的A是你每个月的必须花销,12是12个月,i是你手里资产的年化收益率。

也就是你手里的资产年化收益,增值部分,能够覆盖每月的必须花销,那么恭喜你,你实现了财富安全。

举例说明:家庭每月必须花销是1万元,一年就是12万,最稳妥的资产年化收益4%,那么12万÷4%=300万。

也就是说,你手中有300万的现金,可以实现目前的财富安全阶段。当然,如果你手里是300万现金,你的收益率肯定不会止步于4%,这是肯定的。

来,打开银行APP,自己拿出小本子,算一算,看看还差几块钱。

迈过财富安全阶段,下一步进入的就是财富自由阶段。

财富自由阶段:Ax12÷i,还是一模一样的公式,只是其中的A是所代表的含义发生了变化,A是你每个月想要的花销,12是12个月,i是你手里资产的年化收益率。

这个标准,完全就是因人而异了,不知妻美刘强东,一无所有王健林。

叶老师为什么讲这个理论?是为了承接昨天聊的话题,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要配多大的财富规模。

昨天是劝各位去想一想,今天还给了一个工具,负责挖,还负责埋,叶老师是个一条龙服务的人。

是不是有人一算,心里咯噔一下,咦,自己好像已经实现财富自由阶段了?

那你赶紧把文章关了,刷抖音,看小姐姐跳舞去吧,叶老师下面要讲一点实操阶段了。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不是为钱工作,钱是为人工作的。

这一点,叶老师的公众号合伙人凯叔就做的非常好,为了认识想认识的人,对自己有价值的人,可以打赏过万,这就是魄力。

在乱世,这种人就是一代枭雄,再不济也是个土匪头

子,刘邦娶吕雉,“我出贺钱一万”,当然叶老师举这个例子,不是让你去打赏女主播,而是学习一下凯叔。

和平时期,躬逢盛事。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口号,是当年蒙牛老大牛根生讲过的。你在职场里,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人性一致,大家都喜欢钱。

别人跟着你,不吃亏,能赚到钱,才会一直跟着你玩,而这些人,就是你的资产。

叶老师身边有个朋友,也在外企做高管,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特价机票,到处旅游,到处玩。

叶老师有一次和他吃火锅,就劝他,你要是把你研究特价机票的精力,去研究如何赚钱,都可以坐头等舱了,这就是方向性错误,但是改的了么?很难。

人是很难被说服的,更悲观的观点:人是不可能被说服的。我们在人群中,找到和自己三观一致的家伙,就够了。

刚才引出了资产的概念,资产概念的对立面,是另一个概念:负债。

什么是资产?能够帮你产生现金流的,比如公司、股票、债券、不动产,你的作品(书籍、公众号、人脉)。

什么是负债?不断消耗你现金流的,比如汽车,包包,奢侈品,日用品等。

我们的策略是什么?不断买入资产,降低负债。

嗯,看到这个地方,会有很多争议,比如叶老师爱买房子和理财,叶老师的朋友爱买汽车和包包,这事就比较尴尬。

一个要的是资产增值,一个要的是当前有品质的生活,希望你的家庭内部,目标能更一致一些。

叶老师的朋友还用叶老师的理论来反驳叶老师,你的房子正在吞噬你的现金流,看在对方漂亮的份上,叶老师也就算了。

但是叶老师经常也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本质是叶老师还没赚到足够多的钱,这事不怪叶老师的朋友。

如何更快地提高赚钱效率,这才是应该去不断优化和思考的。

叶老师在徐汇区瞎逛,有一次路过一个幼儿园,看着里面的小朋友活蹦乱跳,开心的不得了。

叶老师就坐在旁边看,边看边想,这一堆小朋友,30年后,有的会是大富大贵,有的会是普通中产,有的会落魄无边。

但他们现在一起玩的多么开心,谁未来会怎样,一堆小家伙,叶老师不是算命先生,叶老师是看不出来。

那么这些人是怎么被分成三六九等的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应该有一点很重要,时间观。

一个人把时间放在哪里,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基本决定了这个人的上限。

富人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

现在时间太碎片化了,视频都越做越短,书没人看,博客变成微博,公众号文字太长很多人都没耐心看完,太多信息影响一个人的注意力。

这个时代,太开放,信息无比泛滥,对财富感兴趣的,可以看到全球最顶尖的智库书籍、文章、思考;对游戏感兴趣的,可以各种版本,无限制的玩;对影视感兴趣的,可以无穷无尽的看。

这基本就回答了刚才的叶老师观点,你把注意力放在哪,基本上就决定了你的上限。

刚才讲的注意力,是一个人花费时间的数量。

注意力>时间>金钱,这个公式中,时间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在信息化时代以前,你要学一个知识,是所求无门的,要去上大学,要去图书馆,很可能沉下去好几年才能摸点到门道。

但现在不一样了,各种知识有无限的供给,有免费的,有付费的,高质量的付费内容,只要花点钱,就能得到最顶级的智力作品。

付费就是捡便宜。

你的那点钱购买了别人十几年的经验和成果,这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武侠小说里,你被女友推下悬崖,刚巧就碰上一个被铁链子拴着的武林宗师,一身的内力,就等着传授给你了。

代价是一个跳下悬崖,一个是你的注意力和付点钱。

叶老师,你等一下,你这个家伙是不是要打广告了?你想多了,叶老师不卖东西,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体会,爱信不信。

你把自己的钱包捂好,看看是经常打开钱包赚的多,还是捂紧捂死赚的多。

最后的这个金钱,还是叶老师说的一个观点,要分清什么是大钱,什么是小钱,要定个大目标,要活在未来。

不要被身边的小动静打扰,别被涨涨跌跌弄的你心惊肉跳,你要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什么是大趋势,什么是小波动,专注思考,不要消耗生命。

那自己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

给自己的大目标,找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

比如叶老师在逼着自己每天写一篇文章,叶老师坚持5年,10年,20年,可以链接到的人,都是叶老师的资产。

能静下心看文字的人,大概率比看抖音的人要有价值一点,这是叶老师的判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