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走到今天,还是回归零售的本质——创造极致的消费者体验,这是所有零售业的本质。
在今天
的整个线下消费场景中,有大量的痛点没有被很好地解决。消费者在过去十年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教育下,整个消费场景变得非常碎片化。今天消费者在线下目的性的购物、实惠性的购物越来越少,探索性、休闲性、场景化的购物越来越多。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者,对于整个购物过程的体验、物流配送效率、个性化程度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期望值也很高。今天的消费者普遍存在买不到、买不对、买不爽的情况,这是消费端的痛点。
一个品牌零售门店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消费者在任何门店购买到,并且做到比电商更快的同城即送;他买的过程中希望品牌更懂他,而不是逛了半天,还得不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而且购物过程中希望消费者无忧无虑买得爽,不管是退换货、配送都非常透明
过去五年,我们发现大量的品牌都投巨资做CRM系统,希望做老客的复购。实际的情况是,100个人进入商圈,20个人进店,可能10个人试过,最后有4个人购买,2个人绑卡。在流量紧缺情况下,我们都想做流量运营、消费运营,然而以今天的技术手段,最后真正能运营的只有绑卡的那2个人。
品牌少则几十万会员,多则几千万,但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有大量会员数据和记录,但对会员的运营、触达、互动手段几乎没有;手握大量粉丝,却没转化。这些都是由于商业侧没有对客流、获客、消费者环节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由此带来的困难和困扰。
同时,由于实体零售没有和用户端有效连接,导致流量下滑,另一个恶果是今天品牌门店导购在中国离职率高达30%~200%,很多品牌导购一年甚至半年就要换一遍。
然而,零售业的核心服务能力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一线导购决定的。由于和消费者失去连接,导购离职率高,服务没法呈现,今天的商业就陷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新零售的4大特征
新零售,我们总结有四个特征:(一)跨渠道业务指标
以一个指标为主,兼顾其他指标,这个部门一定要承担跨渠道的业务指标。
(二)全渠道会员运营
新零售最主要的抓手是消费者、数据,这意味着掌握更多的消费者和消费场景,这是很重要的抓手。
(三)数字化运营能力
很多企业内部技术部门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IT部门被分成两块,一块是传统管理管控、信息化控制、流程控制IT;另外是以消费者服务、消费者运营为主的IT部门,这部分职能和新零售挂钩。
(四)重构人货场
新零售的核心就是两点,一是优化消费者体验,带来极致的、无与伦比的消费者体验,另一方面在商业侧创造极致的商业效率,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新零售。
要达到这样的成果,需要对人、货、场进行一系列重构。任何一个消费场景,把会员变得可识别、可触达、可分析;在供给侧,货变得泛内容化、快速反应、大规模定制;而有门店、导购和商圈组成的场,绝对不只是最后的交易环节,而是站在最前端触达用户、服务用户最有效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