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零售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在探索自己的新零售,理解自己的新零售。无论体量的大小,其实对于新零售这个名词来说它可以有着无数个定义即>N。
让我们来看看行业的大佬们是怎么定义的:
1.百度定义: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2.阿里研究院: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有人将其归结为“线上+线下+物流”,也有人提出新零售就是“将零售数据化”。
3.马云: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为大量小微企业提供强大的后台服务,使这些小微企业形成了“小前台大中台强后台”的格局,既减少了成本支出,又提升了组织效率。
4.刘强东:零售没有所谓的新旧,因为零售业的本质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成本、效率和体验,零售的改变实质是其背后的基础设施的改变。
5.国美:提出“6+1”新零售战略,建立以“用户为王、产品为王、平台为王、服务为王、分享为王、体验为王+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交商务生态圈。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新零售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变的是技术和工具,没有变的只是核心的商业本质,我们回到传统零售方式上,对于消费者来说什么最有吸引力:低价,优质,选择。低廉的价格加上优质的购物体验,这些都是消费者的利益,“所有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依归”,在这里面价格和体验都是供应链效率的问题,而当消费者希望能有更多商品来选择,那么这个就无法很好的去控制,因为人不会满足于某种生活方式,不会终止于某一种欲望的达成。如今在消费升级的大前提下,人们对于消费的主权意识越来越强烈,消费者需要价格更低,更加优质的购买体验,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提升更加好的供求效率,成本把控要更加精细,这样才能满足并符合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从相互的关系来看,效率提升将会带来成本下降,高效率的交易可以给消费体验带来一种提升,企业强大的对手从来不是彼此,而是趋势。
零售业的发展一直在体现效率的提高,从最开始的传统零售(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到电商(综合电商→垂直电商→社交电商),再到新零售(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零售行业在每次革新的时候都是一种效率的质变,将来高效率低成本的行业状态会取代传统的低效率高成本的零售状态。
对于企业和产品来说,“你的客户是谁”这个问题就能够难住很多老板,难住他们的是无法精准描述最终用户是谁,没有去分析用户的特征是什么,因此就无法准确把握到用户需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用户可以说只是他们想象出来的,本能的认为用户应该选择他的产品,每天都在考虑我们改下包装,调整下口味,客户就会买了,目光应该从我们的产品如何让用户来迎合,改变为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产品如何满足需求!
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流量是关键,随着流量触顶,人口红利将会逐步稳定,整个零售业已经求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因为如今已经很难做到流量爆发的状态,从粉丝经济到社群经济,通过建立与用户的关系,把传统的商家与顾客的关系从随机关系,顾客买完就走,到现在的建立强关系,来创造新的价值,商家可以多方面触达顾客并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升顾客终身价值。通过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打造更多元化、更碎片化的虚拟场景,再结合实体场景,形成“虚实结合”的全流程体验,提升了商品多渠道流通和消费者需求满足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