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新零售?做到这三点,才有资格谈惊喜
admin
2023-06-15 04:01:45
0

零售业的变革需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成本,二是效率,三是用户的购物体验。以此为标准进行考量,新零售的明星项目们做得如何?







目前,已经有MUJI、阿迪达斯、Coach、双立人等的制造商与网易严选展开了合作。而产品的价格只有这些品牌的1/2,甚至1/10。

其实说到底,零售业还是直面消费者的行业。如何在品质、价格等方面拥有优势,至少不处于劣势,才是经营者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决定零售企业的天花板不是其他,就是供应链。脱离供应链谈创新,那不是一家零售企业,而是一个“网红”。

卡在大数据的门口

阿里巴巴CEO张勇曾提出,人、货、场的重构是实现“新零售”的必经之路,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数据化”。

不可否认,“数据驱动”的确可以带来无限的想象力。但这里所说的数据是大数据,与传统零售业基于统计数据指导经营不是一个维度。而一切的前提则是能收集到大数据。许多新零售试水者在这一步就卡了壳。

2017年3月,近年来陆续被阿里、京东、苏宁超越的国美来了一个大动作,将“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

随后,一款App“国美Plus”悄然上线。国美对它的定位极高:在线上,整合国美在线、国美海外购等业务;在线下,把全国的1 600多家实体门店、供应链以及物流渠道链接起来。

总之,国美Plus未来要把线上线下的所有资金流、订单流、后台数据流打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近半年过去了,国美Plus乏人问津。而这一结果似乎从开始那天就注定了。

功能定位上, 国美Plus主打“社交+商务+利益分享”模式。通俗点讲,有点像京东购物圈。在线下,则是场景电商的玩法:到店后既可现场购买,也可扫码线上下单。

这样一个四不像的产品,显然不是国美所愿见到的。但是在移动电商领域有天猫、京东,社交有微信、QQ,本地服务有58、美团等,留给国美的入口的确不多了。

国美硬着头皮自己做了一个App,而它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新零售试水者。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今新零售企业大都和一个App相伴而生。不仅线上下单需要用该公司的App,有的连现场结账都要打开它。比如盒马鲜生的盒马、天虹商城的红领巾、物美的多点等。

这是因为玩家们越来越意识到,数据是未来零售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于是,就有了这种排他的、封闭式的采集方式。

但他们毕竟不是沃尔玛,没有足够的体量去产生真正的大数据。最高效的模式应该是,全部的零售企业对应两三个平台。而现如今的情况是,资源没有被整合,数据量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新零售的泡沫越来越大。

拥有线上入口和技术优势的BAT,最适合扮演这个整合者的角色。但线上线下并不存在完全开放的友情合作。

一个典型案例是,早在2013年,上市零售企业天虹商城就提出了打通线上和线下渠道的战略。那会BAT主动寻求合作,遭到了对方的一口回绝:“他们(电商)看重的是我们线下的流量。考虑到天虹自身的优势,天虹决定自行搭建全渠道模式。”

友情合作无法达成,那就资本联姻。正如财大气粗的阿里,从2016年至今,已经拿出了近500亿元用于投资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包括苏宁云商、易果生鲜、联华超市、银泰等。算上通过零售通业务占领的近百万小卖部渠道,阿里在掌控大数据方面,已经把竞争对手甩在了后面。

低成本迷雾

优化供应链,掌控大数据,目的是为提高经营效率。但是如果提升的部分被上涨的成本淹没,那么创新价值便会被大打折扣。这正是新零售试水者们普遍遭遇的问题。

最近,无人售货机品牌友宝趁着风口,突然杀到了无人便利店领域。但怎么看都像为专门“打脸”缤果盒子、F5未来等而来。

原来,所谓友宝无人便利店不过是几台无人售货机的组合。但是从售卖的货品上看,与无人便利店并无二致。而且理论上,它可以售卖绝大多数的超市快消品。

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曾说过,无人便利店的价值在于,通过各种传感器,捕捉到客人进店后的一举一动,这些信息通过算法模型,可以得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市场结论。事实上,无人售货机在技术升级后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而对比两者的成本,则不禁让人怀疑无人便利店的性价比。


这样看来,盒马鲜生试图通过门店与仓储合一的模式降低成本,实则是走到事情的反面。

形态上,盒马鲜生学的是仓储式超市“麦德龙”,但后者从来不在租金高昂的地段开店。

眼下,还有一种常见新零售式,即基于互联网思维做混合业态,从流量中掘金。最典型的莫过于将书店、咖啡馆、精品店融为一体的文艺书店。经营者认为这种业态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是一门很经济的生意。

但现实情况是,它需要不停地给顾客带去新鲜感,内部装修精美还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货品和服务上新的速度,随之而来的是不菲的试错成本以及高企的货品积压风险。文艺书店的鼻祖“诚品书店”至今仍没有盈利,症结之一就在于此。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模式创新降低了某方面成本,就意味着整体成本的降低。成本账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

体验回归

在零售业发展历史上,公认的革命有三次:第一次是百货业态的出现,它升级了自由市场的买卖方式;第二次是超市的出现,自选式购物是一大创新;第三次则是电商的兴起,从那以后消费者不出门也能买遍全世界。

不难看出,以上三次零售业革命的划分,标准都是消费体验。所以,考量当前的新零售实践,体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

体验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些基本需求必要得到满足,才能资格谈惊喜。

比如融资1.2亿美元的小麦便利店就意识到,当下的无人便利店并不是一种体验良好的零售业态。

在试水了一段时间后,小麦便利店发现让消费者完全自主购物是不现实的,比如有的人专门买来某款产品,在没有店员服务的情况下,他必须找遍货架的所有角落;还有的人对微波炉操作并不熟练,摸索了半天最后只好放弃。

所以,小麦便利店在白天增加了一名工作人员,等于又回到了传统便利店模式。

大润发也曾希望通过飞牛网打通线上线下,但是后来发现,超市的快消品上线并不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因为它们是刚需,而且往往即时需求。等着送货上门,还不如去楼下的小超市来得快。

所以,所谓的打通线上线下有时只是企业的一厢情愿。比如永辉超市推出的超级物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