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下实体终端的发展趋势!
admin
2023-06-15 03:21:03
0

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趋势明显,实体零售企业走过磨合期释放出回暖信号。2017年2700多家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其中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销售额增长26.8%,增速加快3.2个百分点。“发展新业态”、“搭建全渠道”、“重构供应链”、“推进渠道下沉”成为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四大亮点。可以看到,新零售概念下的创新转型已经成为实体零售企业在当前市场站稳脚跟的主要手段。

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对于现今的企业,新零售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当然,对许多线下实体店铺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实体店到底会不会消亡?毫无疑问,实体店是一定不会消亡的,只会通过转型升级以另外一种运作模式或者以另外一种运作形态出现,当然实体店会有大量的倒闭,但是不会消亡,一些懂得实体店未来发展趋势的企业在未来会在这次洗牌中活下来,并且迅速发展。

首先,目前实体店面临的两大竞争现状,一个就是流量的竞争,随着淘宝,京东这些在线商城占据主流,线下流量急剧减少,很多门店关门倒闭。第二个就是线下跟风非常严重,只要一家店开出赚钱了,马上就会出现几十家卖同样产品的商家。


那线下真正的竞争是在于哪里呢?经常会说是价格的竞争,当我们只从价格竞争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真正的竞争就开始,因为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出现了偏差了。

真正核心的竞争来自于哪里呢?来源于这个实体店企业主自身的思维和能力出现了缺陷,价格的竞争只是它的表象,背后隐藏的是价值的竞争。

当实体店面不能给消费者独特和更多的价值的时候,它注定要面临着价格战,所以说实体店缺少的是创造价值的能力,这是实体店真实面临的现状,所有的一切都是表象,不管是价格竞争、网络竞争亦或是市场的竞争都是表象,核心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创造价值的能力。

因此实体店若想要更好的发展,从第一角度来讲,实体店的经营思维一定要发生转变。未来只有懂得学习的人,不断的去了解现代商业运作的人,不断的去实践新型模式的这些老板,它才真正能够生存下来,这是一个生存的基本点,就算有再好的工具、思路、发展模式,若老板自身的能力思维没有跟上来的话,所有一切都是空谈。


第二个角度,我们站在消费者和市场角度再来看实体店未来的趋势。首先我们看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前我们获取资讯大多通过报纸,电视,现在我们的手机已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了,要购物,手指一点快递到家,不需要再去逛街购买了;微信、微博,形成的一个个社交圈子、粉丝圈子,品牌传播通过一个个圈子形成裂变式的扩散,影响着周边很多人的消费决策。

实体店要想真正的在这场战役中有效的破局,互联网是必须要借助的;顺应消费者生活方式,必须要建立消费者的社交圈子,通过这个社交圈子做粉丝经济来传播你的产品,经营好自己的客户,产品不仅满足用户的功能性、可靠性需求,还要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即做好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的身份体验、情感体验,社交场景的体验。


“发展新业态”、“搭建全渠道”、“重构供应链”、“推进渠道下沉”成为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四大亮点。可以看到,创新转型已经成为实体零售企业在当前市场站稳脚跟的主要手段。具体趋势如下:

1、业态创新:不应止于形式


2017年零售业回稳向好的态势基本形成。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典型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和7.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零售行业的回暖与企业的创新转型举措不无关系。发展新业态是去年实体零售企业发展的亮点之一。

零售企业正通过打通线上线下和上游下游,促进多业态、跨行业、聚合式、协同化深度融合。


在过去一年中,包括如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超市+餐饮”的多元业态门店在市场中扎堆涌现,老牌的商超企业物美也对既有门店进行了调整,提高生鲜比重,引进现场烹饪及堂食服务。例如物美引入新零售和体验式消费概念,这是物美品牌全新升级的开端,未来的物美是要打造为社区生活中心。


但也需要注意到的是,“超市+餐饮”的业态组合只是“类盒马”等新物种所体现出的表面形式。此前,传统的商超企业也在通过招租、扣点等方式,引进连锁餐饮品牌与超市形成组合搭配。而“盒马”们之所以能够被誉为当前新零售的代表,更核心的内容还在于通过30分钟及时配送、仓配一体化运营、手机扫码支付等手段,所实现的线上线下人、货、场等要素的整合打通,生鲜供应链成本、效率创新变革的效果。

2、渠道拓展:商业模型亟需验证



创新业态让实体零售企业找到了传统门店改造的契机,但还有不少企业在通过技术加持,开拓新渠道。搭建全渠道是实体零售企业在去年发展中表现出的另外一大亮点。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企业正在全面拓展实体店、无人店、移动终端、电视购物平台等销售渠道,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实现便捷高效的一体化购物。


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已经表现出了对新兴零售渠道的重视。就无人零售领域而言,在过去一年中,不仅有如哈米科技、领蛙、果小美、猩便利等创业企业先后获得融资;同时如阿里、京东、苏宁以及腾讯等商业巨头,也开始通过投资或自建的形式,入局搅动市场。

无人零售企业已经打响圈地战。以从传统便利店起家的便利蜂为例,在涉足无人货架市场1个月的时间后,就对外公布了单周布点超万个的计划。但极速狂奔中的无人零售企业也难免遇到问题,日前就有某无人货架企业因部分城市站点调整优化,而被传出集体撤柜的消息。


当前阶段,无人零售行业的发展尚处于草莽期,能够走到最后的企业才有获胜的可能性。最早一批无人零售企业所占据的市场,此时或许已被后入局者所替代。如何在进入门槛并不高的无人零售领域构建竞争的护城河,这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无人零售企业的重点在于形成规模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运营服务,企业需要在供应链搭建、运营维护、支付体系、资金链条等维度形成体系。

3、重构供应链:考验资源整合能力



实体零售企业创新转型的第三大亮点体现在供应链重构方面。

如大商集团收购海外企业,打造自有品牌;百果园入驻生鲜市场,完善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负责人表示,零售企业正通过推进供应链向生产端延伸,压缩成本,以需定产,实现“千店千面”。

将供应链向生产端上游延伸,不仅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零售企业对商品品质把控能力的提升。

以大商集团集团为例,早在2016年,大商集团就收购了澳洲布林德利庄园、格林岩石大牧场、黑金和牛牧场等供应链资源。截至2017年,大商集团统一采购的品牌数量已达230个,集团旗下品牌“猎人牛肉”也被认为是高品质澳洲牛肉的代名词。大商集团总裁刘思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收购形式布局全球供应链资源,可从源头解决国内跨境电商普遍面临的货品真假以及品牌授权两大难题,帮助平台获取消费者信任。


实际上,在当前市场上盛行的新零售概念中,供应链的重构同样是核心要素。新零售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人、货、场”等传统商业要素进行重构的过程。但如何实现高效的供应链整合效果,是实体零售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这其中也少不了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加持。

4、渠道下沉:乡镇品质需求待满足


加快向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和农村市场的扩张步伐,这同样是去年零售企业表现出的典型特点。不仅有苏宁抛出在农村开设1000家苏宁易购直销店的计划,京东、阿里也先后将目光投向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的夫妻便利店身上。


去年8月,阿里零售通曾在发布线下加盟战略天猫小店时表示,通过授权天猫品牌,将联手“夫妻店”切入社区市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表示,通过“千店千面”的运营模式,将让天猫小店在货品陈列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周边消费者的喜好。

尽管零售巨头已将目光瞄准了乡镇市场,但中国市场存在约680万家传统社区中小门店。这也意味着,还有很多的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和农村市场,其中的消费者品质消费需求需要被满足。

特别说明

实体店要转型发展,一方面思维要转变,通过不断的学习,践行各种商业模型,优化产品的服务,优化产品的体验感,创造各种价值,构建各种消费场景来拉动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另一面要充分利用好粉丝经济,利用口碑传播来扩大品牌效应。

新零售环境下,实体店实现从思维、观念、方法等方面的革新转变已逼在眉捷,谁真正掌握“新零售”所代表的内涵和精髓,谁就能更加靠近消费者,就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胜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