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业+养老服务+社区新零售综合平台
admin
2023-06-14 00:02:15
0

1 背景

1.1 人口老龄化

1.1.1 2017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3%。是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

1.1.2 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18亿,占总人口的29%。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1.1.3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2/3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

1.1.4 “4-2-1”型家庭结构,2个中青年要赡养4个老人,1至2个孩子,子女压力大陪伴少。“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

2 市场状况

2.1 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服务需求高涨

子女陪伴的减少,家庭养老日益弱化。老人对生活服务、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有强烈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悉心照料以及专业的护理服务,老年人有两怕:一怕失能、半失能、空巢,二怕生病。家庭养老无法满足老人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

2.2 物业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具有天然优势

物业企业发展养老服务,有着较好的基础支撑。当前,不少城市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已超过80%,本身就构成了一张庞大的服务网络,很多服务都可以以此为载体展开,且其中也包括一些浅层次的老年服务。但很多物业企业受限于政策和资源问题,并未进入养老产业领域。

2.3 物业企业在无形中影响社区新零售的发展走向

物业是普遍存在并夹在用户与商户之间的“服务管理者”,掌握社区的话语权。与第三方新零售公司提供的单一服务相比,物业企业可以整合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物业不仅可以零成本在开社区商店,还能通过社区管理将用户导入线上商城。

3 国家政策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意见提出,要补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推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丰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积极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完善监督管理和激励扶持措施。



4 物业企业发展养老+新零售的意义

4.1 政策已下达,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可按规定享受有关扶持和优惠政策。

4.2 物业服务企业更近距离地贴近社区老人,有权使用社区闲置房间,多年在服务领域积累的经验等使物业企业进入社区养老和社区新零售领域具有先天优势。如开办小区老年餐桌,提供送餐上门等这类服务对物业企业来说,“转轨”成本较低,可提供更到位、更便利、需求响应更快、效率更高的各类助老与照护服务。

4.3 物业企业也有着开拓增量服务的动力。由于物业企业收益模式单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新零售,使物业企业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大大提高物业企业的收入,也相对降低物业企业开展新业务的管理和运营成本,让物业企业开拓新市场,有助于传统物业的转型升级。

长远来看,养老产业和社区新零售产业的广阔前景毋庸置疑。物业企业毫无疑问是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新零售的参与者之一,具有先天优势可以控制社区内资源的利用,社区新零售可作为物业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增值产业,整合养老的资源,将用户引导至线上商城,构建线上自主流量池。未来有望涌现一批物业背景的专业化品牌养老服务企业。当2022年我国跨入加速老龄化阶段,率先布局的企业在养老领域的投入或将迎来丰厚的回报。

5 平台建设意义

5.1 信息化管理让物业公司业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是提高物业管理效率和公司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5.2 搭建综合管理平台可以集成整合所有业务平台,实现单点登录,一站式操作,数据统一储存,信息快速共享。

5.3 实现手机端的物业缴费、服务预订、报事报修、商品购买、健康管理、智能家居、资讯推送,提升业主体验。

5.4 信息化平台为物业企业节本增效。节约人力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养老+新零售还可为企业开拓业务渠道,增加收益来源。



6 平台概述

平台根据国家“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的政策精神,借助于先进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硬件,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发了“智慧物业+养老服务+社区新零售综合平台“应对在物业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居家社区养老场景和社区新零售场景。平台提供包括物业管理(收费管理、巡检管理、工程管理、物资管理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日间照料、巡视探访、智能看护、紧急救助、呼叫中心、医养结合等)、线上商城(商品上架、营销活动、订单管理等)三大模块的智慧物业社区养老需具备的功能,以满足致力于提供多元化、商业化的养老服务的物业企业运营管理的需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