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全文
admin
2023-09-11 01:44:15
0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目 录
一、现状与形势.............................................................................1
二、总体思路.................................................................................2
(一) 指导思想....................................................................... 2
(二) 基本原则....................................................................... 3
(三) 发展路径和目标........................................................... 4
三、重点任务.................................................................................5
(一) 加快系统创新, 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5
(二) 深化推广应用, 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6
(三) 加强自主供给, 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9
(四) 夯实基础支撑, 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11
四、保障措施...............................................................................13
(一) 强化统筹协调............................................................. 13
(二)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14
(三)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14
(四) 深化开放合作............................................................. 14
五、组织实施...............................................................................15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 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 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为贯 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编制 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近十年来,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 央地联合统筹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供给能 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 50%,主营业务 收入超 10 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 40 余家。支撑体系逐 步完善,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 285 项,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28 项; 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 互联网平台近 80 个。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 效率平均提高 45% 、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 35% 、产品不良
品率平均降低 35%,涌现出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 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 式新业态。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智能制造发展仍存在 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应用深度广度不够、专业人 才缺乏等问题。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一代信 息通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不断突破,并与先进制 造技术加速融合,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


了历史机遇。同时,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 趋复杂,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 聚焦制造业,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 、德国“国家工业 战略 2030” 、 日本“社会 5.0”等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战 略,均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力图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但制造业供给与市场 需求适配性不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资源环境要素 约束趋紧等问题凸显。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交汇点,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 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 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 提高质 量、效率效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 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总体思路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一代信息技 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快构


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 同、智能化变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 设、发展数字经济、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 支撑,加强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 集成技术。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联合体,开展技 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强化企业在发展智能制造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 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作用,营 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坚持融合发展。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推动新一代信 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推 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和协同响应,带动上下游企业智能制 造水平同步提升,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坚持安全可控。强化底线思维,将安全可控贯穿智能制造 创新发展全过程。加强安全风险研判与应对,加快提升智能制 造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保障能力,着力防范化解产 业链供应链风险,实现发展与安全相统一。
坚持系统推进。聚焦新阶段新要求,立足我国实际,统筹 考虑区域、行业发展差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 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和企业积极性,


分层分类系统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 三)发展路径和目标
“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 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 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 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 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 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 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 智能化。
2025 年的主要目标是: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 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 500 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 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 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
——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 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 70%和 50%。 培育 150 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 方案供应商。
——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 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 施,完成 200 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 120 个以


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重点任务
( 一)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 打好关键核心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坚战,构建完善创新网络,持 续提升创新效能。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 制造全过程,突破设计仿真、混合建模、协同优化等基础技术, 开发应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先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 知、人机协作、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 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
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 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 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 面向产业链供应链,开发跨企业多源信息交互和全链条协同优 化技术。面向制造全过程,突破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建模 仿真、分析优化等技术。
推进新型创新网络建设。围绕关键工艺、工业母机、数字 孪生、工业智能等重点领域,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 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载体。鼓励研发机构 创新发展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和平台共建,开展协同创新。推 动产业化促进组织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一批试 验验证平台,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推广应用。


专栏 1 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01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品优化设计与全流程仿真、基于机理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建模、多目标 协同优化等基础技术; 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近净成形、分子级物性表征 等先进工艺技术; 工业现场多维智能感知、基于人机协作的生产过程优化、 装备与生产过程数字孪生、质量在线精密检测、生产过程精益管控、装备故 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复杂环境动态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全流程智能决策、 供应链协同优化等共性技术; 5G 、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 在典型行业质量检测、过程控制、工艺优化、计划调度、设备运维、管理决 策等方面的适用性技术。02 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基于信息模型和标准接口的可复用数据集成技术; 制造装备、产品设计 软件、管控软件、业务管理软件等之间的业务互联技术; 面向产业链供应链 协同的包含订单、质量、生产实绩等内容的企业信息交互技术; 公有云、混 合云和边云协同的灵活云化部署技术; 涵盖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 全过程的复杂系统建模技术; 基于模型的价值流分析和优化技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