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新零售的概念逐渐形成一个热点话题,各行业新零售的浪潮也已经开始席卷全国。对实体店而言 ,如何通过新零售弯道超车跑赢电商?
什么是新零售
新零售,即个人、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看似很复杂,但我们只需要掌握它的一个核心规律——新零售对商业带来的最显著变化就是「线上线下同品同质同价」。
即不管你在深圳市中心还是中西部小县城,不管你生活在上海CBD还是长三角郊区,你都能够用同样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产品。
宜家的家居、优衣库的服饰、三只松鼠的零食…,你可以在深圳的线下门店买到,也可以在电商平台甚至小程序里买到,而且两者的品质和价格一模一样。除了上述品牌,盒马鲜生、米家有品、网易严选……都是典型的新零售公司。
拥有线上、线下的渠道,且实现了线上线下商品的同质同价,这就是新零售的本质及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
新零售对实体店的意义
十年前,天猫女装、美妆等品类排行榜靠前的位置,头几年几乎韩都衣舍、阿芙精油等「淘品牌」占领;但最近两年,第一名回到了优衣库、百雀羚等从线下发展起来的所谓「传统品牌」手里。
跟传统零售相比,新零售带来的一个好处是,用户消费行为变得理性,该在线上买时就在线上买,该在线下买的时候就在线下买,决定人们购买行为的驱动因素从价格变成了体验。
未来,电商一家独大的模式必将改变,我们将会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形成“线上的归线上,线下的归线下”这种高效、健康的商业模式。
因为,当同一个品牌的产品,无论在线上或者线下渠道,所购买到的产品和价格是一样的,消费者就不会纠结于渠道了,而是怎么方便怎么购买。
实体店如何拥抱新零售
那么,实体店该如何拥抱新零售?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中国和欧美国家零售业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真正开始有零售环境是1990年代商业地产开发之后。如果算上消费能力、消费文化与市场政策这些因素,中国零售环境的起步和发展,大概始于2000年左右。
也就是说,在中国电商产业起步之前,整个线下零售环境快速的发展时间也才十年。在2000年-2010年这个周期里,中国的零售渠道没有实现覆盖和下沉。
这也导致我们在线下很难买到好东西,即使买得到,价格也是不合理的。这样的现象,越是在小地方,就越离谱。比如在二三线城市的商场里,你可能会看到很多从来没听过的品牌,一件衣服卖两三千块钱。
直到2008年,电商在中国迅速普及,第一次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了品类丰富的高性价比产品。在这个时期,消费者在线下扫商品码,再去线上搜索、比价,然后购买,成为一种新现象。因为同样的商品,在线上能买到价格更便宜的同款。
在短短5 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商的渗透率远远超过美国20年的水平,这就是中国电商超速发展的根源所在。
但是,这种线上线下割裂的零售环境,在美国是不存在的。
首先,线上零售出现之前,美国线下零售的基础就很好。在爱荷华州一个偏僻的小地方,和你在纽约能买到的东西,品质和价格基本是一样的。
这是因为美国线下零售发展的时间长,经过充分发展和竞争,效率不断地提升,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达到了相对最优的状态。
以沃尔玛为例,1970 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兴起,消费社会来临,汽车文化和郊区文化更是为零售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赶在电商时代来临前,沃尔玛、梅西、Target 等百货商店,已经扩张和进化了好几十年。这是一个充分竞争、充分渗透、充分覆盖的线下零售环境。
但由于美国城市结构和居住环境的特性——城市郊区化和居住分散化,消费者出去买一趟东西没那么方便,需要驱车二三十分钟。因此,美国的电商平台,如亚马逊,提供的是流转效率。它解决的是「去买一趟东西很麻烦」这个问题。它线上、线下提供的一直都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品质和价格。
因此,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战略,充分利用好实体店“体验”层面的优势,为消费者解决「如何便捷的买到好东西」,是所有实体店拥抱新零售,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港湾商业旗下三大商业品牌之一的“毅德家生活广场”,就是以帮助消费者解决「如何便捷的买到好东西」为初衷,同时为消费者带来集沉浸式购物、特色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消费新体验。
2021年,毅德家生活广场将相继在济宁、梧州、玉林等地盛大启幕,为当地人民带来便利的消费体验,促进当地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