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如何让吃货餐桌加道“菜”
admin
2023-06-13 05:20:38
0

中国大地物博,广袤大自然孕育着众多美食,但是中国农业,却一直有个奇怪现象:

城里人天天在喊食品安全,说农产品失去了老味道,农村的土地上却总是滞销,好东西走不出去。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3000多种“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但是不少地域生鲜的销售半径只有几百公里,能进入主流市场的并不多。

损耗高、运输难、推广难,成为各色地域“奇珍异菜”出山的绊脚石。地理标识,本是农产品走出去一张“名片”,却因为困在当地,只好沦为外地人偶尔一尝的“奇珍异菜”。

所以,要把地域美味端上全国人的餐桌,光有“名”还不够,还得依靠新模式和新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新零售的诞生似乎开启了先河——三年前,湖北人司空见惯的藕带,遇到了新零售标杆盒马,一跃成为火遍全国的生鲜网网红,引得全国商贩都到湖北“求藕”。

之前因为运输粗放难以出省的藕带,现如今已经坐上飞机,套上锁鲜包装,在全程冷链的条件下卖到了全国商超。

藕带并不是孤例,随着生鲜物流大网的日趋成型,无论是鲜绝戈壁的砾中小菜,还是脆嫩爽口的“云南十八怪”,越来越多的“奇珍异菜”开始变得的唾手可得。



在甘肃武威市,被誉为“沙漠一绝”的沙葱,穿上了专属的保鲜盒,套上吸水纸,坐上飞机……在全程0-3摄氏度的冷链环境中,走到了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在边陲云南的建水,形似象牙的“云南十八怪”草芽,被洗净抽真空,卖到全国的盒马门店。


“云南很多地方产草芽,但只有建水县红庙村生长的草芽才最为鲜嫩,盒马在这里包下100多亩的基地,我们只管种,盒马负责包装和销售,收入涨了一倍。”云南建水的种植户李彩金称,想到种的菜比自己还先坐上飞机,有种不自觉的自豪感。


中国农产品众多,是农业大国,未来要走向农业强国,不能单单只靠农民。在这个过程中,以数据和技术为支撑的物流和渠道,发挥了很大作用。希望越多越多的新模式能在农业赛道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地域小众美食带到了全国,也令消费者的餐桌四季常“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