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这个成语来源于《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人言可畏”这则成语的言是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是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时期,而这一段时间,荧屏上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女明星,其中要数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她,17岁时就已扬名上海滩,大红大紫时,却选择在25岁自杀,她就是默片皇后,阮玲玉。
在无比辉煌的光辉下,谁又知道,阮玲玉的一生甚是凄凉。
阮玲玉的父亲是卖力为生的工人,身体常年积劳成疾,在阮玲玉7岁时便去世了,为了生计,阮玲玉不得不与母亲沦落为女佣,她的母亲是一个先见之明的人,为了避免阮玲玉以后到自己的地步,她支持阮玲玉上学,先是私塾后是洋人的学堂,十年以后,阮玲玉发现,改变自己一生的,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她的样貌。与她母亲的先见竟然相反。
1925年,东家四少爷张达民开始了与阮玲玉的同居生活,她那时16岁,他19岁。
在张达民哥哥的帮助下,阮玲玉加入明星影片公司,17岁时便出演电影《挂名夫妻》电影播出后,阮玲玉扬名上海滩,她的专注与认真,帮助了阮玲玉一步步成为了影坛不可多得的大明星。
事业的成功让她开心,但是这时她的感情生活却是出了问题,张达民开始威胁勒索她,在这种情况下,她又认识了第二个负心于她的男人,唐季珊,而他也不过是玩玩她而已,没过多久,阮玲玉就发现,唐季珊与自己交往的同时,还包养其他女星,之后她的感情生活一团糟。
1935年,当她的新电影《新女性》上映后,她更是遭到了一些无良记者的攻击,内心极度软弱的她无奈之下,选择了吃安眠药自杀,遗书仅写了四字“人言可畏”时年25岁,一代默片影后就此香消玉损。
社会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整个社会中长期弥漫着一种见不得别人好,自己不懂又在乱说话的地步,此情况愈发变得让人恐怖,这不是就是所谓的人言可畏吗?
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说去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中国成语。一味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语本《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 魏征 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正涛小评:
以前听着不觉得,深思之下,发现这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至公司的高层、专家、学者;下至平民百姓、老师、亦或是稍有成就的所谓成功人士。他们中能真正做到这句话所说的极少。
大概是人一旦上了一定的位置,就很难做自己了,原来的初心很多人早已忘记。只记得唯领导命是从,唯利益及权益驱使,很少人能做到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或意见,虚心接纳一些实操性强的,可以让人或事情或公司风气变得更好的一些建议。
可现实情况是,别人的意见,没几个人认真地把它听完,即使有偶尔听完了的,最多也就是
“ 知错、改错、不认错。” 这大概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吧,至少对于外国人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
世事洞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ìshìdòngmíng,意思是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看得透彻明白,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成语故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
而《红楼梦》所表达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会把它评为“此联极俗”。
这句对联是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评价。
她管理贾府上上下下的家政事务,里里外外的应酬,如没有精明的头脑,圆滑的手段,泼辣凌厉的个性,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以及对事情把握的尺度分寸的能力,是管理不了那一大家子事务的。“世事洞明”体现着一种成熟、聪慧,“人情练达”演绎着老成、干练。在这个“关系”社会里,得道升天,失道寡助也。
对于这句话,我至今的理解只能算是一般吧,毕竟做人做事,并非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一生的准则标准定好,但“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
白话译文:一个人见识不够,就容易多虑。一个人威信不足,就容易发脾气。一个人信誉不好,想要说服别人,就要多费很多口舌。
所以想做个洞察世事的明白人,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威德不足以服众就会容易发怒。有人用发怒来树立威望,这其实会事与愿违。发怒暴露的是德行的不足。威望从德行中来,道德的力量可以震慑一切大众。而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表现出的,必定是谦虚恭敬和平易近人。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
《荀子?不苟》中有言: “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如果没有信用,什么事也做不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是要讲信用。讲究言必行,信必果。诚信属于道德范畴,没有重量,也无标价,却可以使一个人轻如鸿毛或身败名裂,也可以使一个人重如泰山或名垂千古。“信不足则多言”,即为信用不足的人,讲话不易让人信服,通常就会费尽口舌去讲更多的话。
《易经》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菜根谭》有一段话: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
这句话出自清代大学士陈宏谋所著《养正遗规》 ,与《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并称五大遗规。《养正遗规》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集前人所长,是清代学堂的必修课。
出自清?金缨的《格言联璧》,原文选段如下:
静坐当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 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白话释义:要经常安静的坐下来考虑自己的过错在与人交谈时不要讨论别人的是非,可以吃苦的人是一位有志气的人,肯吃亏的人并不是笨人,尊敬君子才能显出你的德行,有时候惧怕小人并不能算是没有能力,如果有了得意的事不应该一直高兴,凡事做事情都应该留有余地。
正涛小评:
没有什么比总在别人背后说闲话更让人难堪的了,虽然有些话当面并不好讲,但如有能当面说清楚,还是当面说吧。毕竟背后非议他人是非是很不好的习惯,我自己也无法完全去做到,但我想做到这个 ,毕竟做起来不太难,只是需要长期地去坚持下去。
本头条号是作者独立创作完成是@沈家庄熊正涛原创作品,部分图文、数据资料引用自网络。若发现有侵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本头条号作者。
本头条号@沈家庄熊正涛主要立足麻城区域,关注湖北省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动态、挖掘湖北全域的人文历史、全域旅游、山川地理等。
欢迎正在阅读的您给我留言或发私信给出好的建议与意见。同时也欢迎大家对喜欢的文章转发、收藏或者关注我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