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专家张健:疫情下零售企业的十大自救之路
admin
2023-06-12 09:21:01
0次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各行各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其中线下零售企业受到的冲击很大。不过,疫情无情人有情,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疫情之下以及疫情之后零售企业的自救之路。
第一,共享员工模式。近期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企业启动了共享员工模式,值得零售企业借鉴。共享员工模式就是把暂时不能复工的企业与因疫情爆发导致用工激增企业之间进行员工共享。员工的劳务关系还在原单位,只是暂时“租借”给用工单位。这样一来,原单位可以减少工资支出,降低企业成本。而用工单位可以快速解决员工短缺问题,同时由于是临时“租借”,属于兼职的劳务关系,因此不用承担解约时的劳务风险,可谓一举三得。(当然在具体操作中需要两家企业规避一些法律风险,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社交新零售。传统零售企业与消费者的链接比较少,黏性也不够,直接导致消费者的忠诚度很低。在此疫情之下,企业可以尝试利用自媒体工具(比如微信、抖音、小程序等)进行社交新零售,不仅可以增加企业曝光度、知名度,而且还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消费者。
第三,场景化打造。一种是物理场景打造,就是线下店铺的布局(比如有些咖啡馆设计的商务谈判场景);一种是心智场景打造,就是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疫情之后,零售企业会有一个阶段的萧条期,企业可以利用此阶段打造场景化布局,变不利为有利。
第四,线上平台布局。疫情期间就近配送是一个优势,如果零售企业有自己的线上平台(例如小程序),不仅可以满足附近居民的生活需求,而且还能解决员工闲置问题。不至于在疫情期间束手无策,没有任何收入。
第五,优化供应链。传统零售的层层批发制度,导致在物资短缺的时候,生产厂家只保障直接采购商的利益,通过中间商拿货的零售企业比较被动。因此,零售企业也要考虑如何优化自己的供应链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企业供应风险。
第六,优化SKU。很多零售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店铺品类大而全,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但恰恰是这样的思维导致在疫情期间大量商品积压,尤其是保质期短的商品更是损失重大。因此,如何优化自己的SKU,使得商品品类更加合理,需要零售企业重点解决。
第七,加强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选品、减少库存,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如果我们能定期推送个性化的信息,相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会大大增加。个性化服务不仅可以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而且还能收取更多的费用,增加企业收入。
第八,加大异业合作力度。异业合作就是联合活动从而形成资源共享。零售企业可以多考虑与不同的异业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增加资源储备、减少费用支出,而且还能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第九,打造极致物流。大型零售企业都是自建物流体系,因此可以解决30分钟、一小时送货达到问题。小型的零售企业都是依靠第三方平台进行物流配送,配送时间由平台决定。但无论如何,企业一定要多洽谈几家配送企业并与之合作,从而保障在任何情况下的配送问题,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解决销售问题,还可以增加消费者满意度。
第十,寻求政府资助。不仅是在疫情期间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疫情之后也要考虑到目前正值新旧动能转化的良好时机,零售企业要多了解政府政策并与之匹配,这样一来就会形成在政府领导下的一盘棋布局,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资助,还可以获得政府的政策资助。
(壹点商学院智库专家张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