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观察(十九) | 深入思考新零售:价值再造与反思
admin
2023-06-12 07:20:17
0








菁英汇 心零售

《心零售》是菁时光团队经过对零售行业的研究及多年实践,整合行业独特观点所创办的栏目。

以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为基础,

重建产品生态体系,

回归场景体验的赋能和交互,

与用户进行情感沟通。

秉持“一面调性、一面零售”的态度,

让我们一起探索心零售,迎接心时代!



记得点击播放音乐哦



并非所有的价值决策都出自于经济利益的考量。从盲目扩张到走向衰亡,真正使企业心存忧患的,不是强大的对手,不是新旧的业态,而是内在心灵的修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在发展中最重要的不是一昧地追求增长,而在于是否抢占了用户心智。



2019年9月10日,马云正式从阿里巴巴退休了。此时,距离马云2016年第一次在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已经过去了三年。 新零售为人们搭建了许许多多全新体验的零售场景,比如更加智能的自动售卖机、未来书店、无人便利店和超级生鲜连锁……有人说传统零售正在消失,有人说全新时代已经来临,也有人说新零售是新消费的开始。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它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哪怕卖菜也常有新对手,不仅是传统零售,对电商和020来说,新零售的火热无疑也是一场颠覆和冲击。对淘宝天猫来说,是Costco可怕,还是旁边开出一家“小而美”的便利店可怕?对瑞幸咖啡来说,是网上卖咖啡可怕,还是自助咖啡机可怕?关于这些问题,我想我们已经无法沿用过去的思维方式给出答案了。 我们迎接新零售,更要用全新的眼光正视新业态的发展。






本文整理自2019年8月23日,菁时光董事长&世龙实业董事长刘宜云先生在创亿邦《创客大咖》所作的主题分享——揭秘从新零售到“心”零售。文章对该主题分享简单做了整理,略有删减,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






传统零售、电商、O2O 和新零售的关联和差异性

第一、区分新旧零售的的意义,在于是否促进增长。

如果我们的客户在减少、销售额在下降、数据明显往下走,那就说明新零售的挑战已经到来。十年前,包括沃尔玛、家乐福和华润万家等大卖场,销售额以两位数的增长傲视群雄。十年后的今天,沃尔玛陆续关店,数百家大卖场消失在人们眼前。现在所有的零售业态中,大卖场的业绩是垫底的。






第二,电商不等同于新零售。很多人都以为电商是新零售,但我认为这是极大的误区。我们说到新零售的本质是给用户带来美好的心灵感受,但电商恰恰是比较“痛苦”的。每一年双十一,淘宝天猫的销售额令人瞩目,它们的销售额甚至达到史无前例的2000多亿,但我们仍要说它不够“美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不到一个世界品牌,看不到任何一个中国的自主品牌。 所以我们很容易将一个从原来的商业中心、华强北开到淘宝京东的零售店,误认为是新零售。但实际上,它只是弥补了渠道的不足以及应用了某些电商的操作技巧。



第三,忘掉O2O,才是真的新零售。O2O的意思是从“线上到线下”,O2O最大的陷阱就在于资本的热捧、依靠烧钱来刺激消费。原来我们只是简单的以为电商就是新零售,O2O出现后,又转身做了O2O。但反而是在O2O中,企业倒下的时间更快、数量更多。为什么呢?

因为原来我们做电商,可能还不需要负担线下运营的租金和物流成本,一旦有了O2O,整个运营成本和运营难度就全部上来了。O2O的命题之伪,就在于它将线上线下一分为二。但在新零售中,线上和线下其实是可以相互赋能、无缝切换的。






价值再造:如何上马新零售?






关于新零售的价值再造,我想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说明:

一、流量池的价值再造。我们讲到新零售为用户创造了更好的购物场景、更加丰富的服务体验,其实都是为了抢占更多的流量入口。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在一个地方的货卖不出去了,我就要换一个地方卖。当我搬到一个流量更多的电商平台,我就能获得更多的新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商品流量池的价值再造是第一种价值再造,也是最初级的价值再造方式。

二、供应链的价值再造。举一个例子,你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小卖部,前期投入成本低,收益也不错。但当你要开第二家、第三家的时候,基本上就很难生存下去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它涉及到供应链的重整。产品和营销是两头,而供应链是中间的。如何做到精益的物流体系,我想我们大概可以借鉴711的成功经验,将整个供应链体系高效率运转,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三、增量的价值再造。增量的价值再造方式我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用户量的价值再造。我在很多场合曾经提到,一定要塑造属于个人的专业品牌,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认可你。同理当你的自媒体、你的IP属性够强的时候,你到任何地方都自带气场,自然会有很多客户慕名而来,比如海底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个是客单价的价值再造。我们经常忘记产品里面看不见的要素,用户消费了一百块得到一千块的价值体验,跟他消费了一千块却只有五百块的价值体验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产品并非简单的以价格取胜,而是以它附加的价值取胜。






价值反思:关于新零售三大误区

所以什么是价值反思呢?我们一直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却很少去反思失败背后的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讨论关于新零售的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以销售产品为导向。在产品开始正式面向用户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急着赚钱和产生销售。随着消费的升级,现代社会已经从功能型经济转换到精神消费型经济,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了。这种情况下,你怎么保证你的产品就是顾客的唯一?所以说当我们只奔着销售目标去的时候,就很容易急功近利,对粉丝造成伤害。

以销售产品为导向之所以成为一个误区,是因为把销售是一个长期目标,但当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短期目标,就等同于“杀鸡取卵”,很容易把自己逼入一个绝境。 第二个误区是盲目扩张规模经济。在既有的互联网思维模式里,一个企业在全面扩张的过程,讲究的是“唯快不破”。但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快”就一定是好事吗?

我们看到一出世就疯狂覆盖的共享单车,在资本退潮后迅速冷却,从盲目扩张到走向衰亡,也不过是经历了几年的时间。简单粗暴的规模经济,带给我们更多的将是品质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竞争者、难以驾驭的失衡和无法调头的局面。



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一上来就开始抢占市场,企图将用户牢牢抓到手里。我们说做电商痛苦,是因为他必须在里面拼规模,特别是每年双十一的时候,他必须不计成本的投入,否则就会被市场边缘化。

在中国,平均每个电商获客成本在300块以上。对他们来说,要想最大程度地获客,流量就决定了竞争优势。而与昂贵的流量成本相对的是同类产品之间的价格竞争。 首先由于价格的透明化,加上原本就稀薄的利润,电商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其次电商没有产生品牌,相应的也就没有品牌溢价。所以即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遭受了亏损,也在花钱补贴用户。那么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在电商领域销售额上亿的企业比比皆是,真正赚钱却并不多。 所以我一直认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抢占用户心智,而非一昧地扩张规模。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烧钱模式能成功。在现在很多人看来,烧钱是可以成功的。但这里我们要区分一个概念,什么才是真正的烧钱?什么情况下不算烧钱?比方说我们认为瑞幸在烧钱,共享单车在烧钱,但是滴滴不烧钱,京东也不烧钱,我们如何做区分?

只要单笔业务不亏损,都不算烧钱。 比方说滴滴打车,我们知道滴滴通过天价补贴,1年时间就把一个创业公司拉到100亿美元市值的规模。但滴滴“烧钱”不仅仅是送钱那么简单。它花钱去补贴用户,实际上是为了购买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快速地占领市场。对当时的滴滴来说,它完全可以只挣 20%、10%,或者马上停掉补贴,但它的用户就不可能从原来的一亿扩大到全国的用户。所以说滴滴不是在烧钱。



有这样一个对比,我们发现瑞幸咖啡和共享单车的情况正好相反。瑞幸的每一杯咖啡都在亏损,ofo的每一笔业务也在亏损。只要单笔业务出现亏损,就是我们所说的烧钱模式。

反过来想,为什么共享单车这么火热,为什么全中国的企业烧了这么多钱,却没有一家烧钱的企业合并?合并的意思是企业通过规模化分摊公共费用,包括市场推广费、平台建设费,只要规模够大,我们总能看见盈利的一天。但按照这种逻辑,它们将很难合并,因为合并越多亏损得越多。






要知道京东在单笔业务上也产生亏损,至于为什么说它不烧钱,是因为它只是有时候烧钱。比方说用2000的成本进一台彩电,同样的用2000的价格卖出,但它的每一笔业务可能就只亏损5%,亏损的比例也很少。

因为京东的原则是,亏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良好的盈利前景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京东来说,现金流的流转比利润更重要。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企业的亏损以及其背后的价值。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时下多变零售战场的生存法则。从一个品牌到实现扩张,企业的生存并非“唯快不破”。我们需要颠覆传统的勇气,有时候慢即是快,坚信有匠心才有效率,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推荐阅读

新零售观察(十八) | 新零售价值发现:本质与改变

新零售观察(十七)| 慢即是快,实现口碑裂变的不断升级

新零售观察(十六) | 新零售还是概念?带你认识云知科技

新零售观察(十四) | 从百果园身上学习,快与慢的商业哲学

大咖分享(十三)死磕星巴克的瑞幸:千万不要迷信“新零售”

新零售观察(十二) | 我们不做市场调研,我们只做伟大的产品!









礼赠中秋

美好中秋,菁咖相伴

真正配得上您的只有两个词“手磨”、“猫屎”

菁英风范,你说了算!

我们也为您准备了一份心意

中秋节限时优惠

直降270元

即刻抢购菁咖尊贵猫屎咖啡旅行装!













听说点了的人更好看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