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疫情区来员“在沪自我隔离宅家办公”14天的报告
admin
2023-06-12 07:01:39
0
庄崇沣

虽然来自非疫情区,我还是严格“自我隔离”,从2月1日到沪,今天刚好14天,刚来前一周就出去菜场买菜两次,后面感觉风声越来越紧,就通过生鲜APP或者网购生活必需品。总结一下:

1、喝茶其实挺好的:刚开始几天有点不习惯,老是想去喝星巴克,有点上瘾了估计,但外卖的星巴克我坚决不喝。有点怕加上有点懒,也就不敢出去了,三天以后就习惯喝茶了,从马肉到牛肉、武夷岩茶、野生山茶、西湖龙井、永福水仙、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平时难得坐下来喝一杯,这下好了,回归中国传统茶文化。咖啡这东西,好像是一朵红玫瑰,香气袭人,足可让人情迷欲醉。但是我们的中国TEA,犹如深山幽兰,味道或安静纯美,或甘美恬淡,香、醇、韵、滑、苦、甘等,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必须静下心来细细品,才会让人心宁气静。

2、写文字真的很好:刚来几天,估计春节气氛还没过吧,没什么人投递简历也就比较闲了。于是就写了很多随感、疫情知识、准载评论官方疫情情况、胡编乱诌一些诗词,自娱自乐,反正很多人和我一样很无聊,多点谈资,其实也很好;看到自己写的东西有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阅读量,在评论区里和读者聊聊,其实还很有成就感.,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写文章,其实就是在和自己的内心的交谈,有的人嗜好烟酒茶,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直寄托,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写文章也是一种消遣的手段或者说是一种寄托,用指尖和自己的灵魂交谈,真的很好。特别在上海在这寂寞冷的日子里,每一篇文章,其实就是一则生活的宣言:我很好,活着真好。

3、充足的水果蔬菜保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新鲜水果、绿叶菜和坚果,现在几个生鲜APP基本都要提前一天才能买到,今天下单,明天送到。有人说什么晚上12点起来抢菜,我没试过。上海食品水果基本供应正常,根本不用抢好吧。尽量买一些西芹、上海青、花菜、西蓝花、杭白菜等可以存放3-4天的绿叶菜,和洋葱、萝卜、紫薯、芋艿、雷笋、冬笋等球茎类蔬菜,牛肉、牛排、海鲜等肉蛋、水产品保证一天吃一种就行。蔬菜尽量不要炒,开水烫熟,加点酱油、橄榄油或山茶油、陈醋,这样拌特好吃不增肥。竹笋更不错了,我买了15斤,分两次煮,顿顿吃,吃了4天。煮一大锅咸菜笋,在老家名曰“菜母”,然后吃的时候热一下,再烫一个青菜,搞个汤,一餐搞定。当然不是所有菜都可以搞成“菜母”,竹笋和芥菜是非常合适的选择菜品。

4、准时作息时间很重要:在家办公,自律很重要,就是要像准时到公司上班一样,不睡懒觉,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8点起床,吃早餐,9点准时坐在电脑前面,筛选简历、跟踪装修方案,和同事交流,面试一些岗位的人选(今年招人估计有点难,起薪2-3万元的岗位也没什么人投简历)。看电脑久眼睛涩了,偶尔起来到阳台看看花草树木。一天喝两瓶矿泉水和一大杯茶,准时煮菜吃饭,感觉忙得很,一下就过去了。有时候想想,其实省却上班路上的时间,其实在家办公也很好。除了下楼丢垃圾和拿几次快递,基本没机会走动,由于运动量骤减,为了控制体重,只能减少食量三分之一以上,基本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坚果和少量的肉蛋等。三天称体重一次,14天下来,只增加0.3公斤!

5、适当的自娱自乐:其实有书、网络、音乐,矿泉水、酒和水果食品,以及热水澡,我觉得宅家多久都可以。没事的时候,偶尔太阳出来的时候到阳台晒晒太阳,看看书,隔一天洗一次澡,把房间所有地方搞得一尘不染。折腾一下阳台的花草,装点一下书桌,时时有绿色入眼,真的很开心。老家的糯米酒很甜后劲也很长,偶尔来一杯,一夜睡到天亮。偶尔和家人朋友语音视频瞎聊天,周末晚上看看美国大片,一周很快过去了。自乐乐,何其乐,虽不能来往,不亦乐乎?

6、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看了李永乐老师的视频,对新冠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其实所有的病毒或者说历史上所有的疫情发生,主动隔离是最佳方案。疫苗这东西其实是最不靠谱了,往往是要疫情结束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研究出来的。疫情期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乐观,增强自己的免疫力。除了补充新鲜水果食品增加肌体,关键的还是精神上要保持乐观。有句话说,人其实是不可以被打败的,除非自己打败自己。可见精神的力量。当然,不传谣、不信谣,科学防控,配合政令尽量不外出,不聚餐,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去公关场合。这样做了,那就问心无愧了,如果病毒还是找上门,那就治疗呗,实在不行,有什么关系,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没准备活着回去。生死看淡,人生就好比一列开往终点的列车,总有些人要提前下车。这样,我觉得挺好。

7、下面这首写得怎么样,100年后,如果有人读到,会像我们现在读到古人写的很多东西一样感到莫名其妙吗,当年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城,居然“不见车来不见人”,作者庄崇沣是不是疯了,哈哈哈。

《无 题》

——庄崇沣


江南冷,一夜风雨不肯停。

雨打梧桐深闭门,忘了时光,误了时光。


上海城,不见车来不见人。

身陷长宁难出行,惜了春光,错了春光。




2020-02-14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