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态势下,我们应该更注重品牌还是产品品质?
admin
2023-06-11 06:42:06
0

创业教父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后,我相信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传统零售和新零售究竟有什么区别?



所谓的新零售,产品和人还是核心。

这个话题太长,需要梳理中国商业的发展史。按我们普通人的认知,销售是基于品牌方也就是厂家—经销商(多级)—大卖场(包括社区店)—消费者的模式运行的。

这个过程从供方市场到需方市场,再结合消费理念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转变。所谓的新零售,也是马教父在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概念。

说白了,也没那么复杂。

新零售提出三个概念:场、物、人。场,就是场地、场所,物就是商品、货品,人就是买家、消费者。

一切说白了,也就是围绕消费者和产品做出的概念调整。场,在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意义而已。实体店是购物场所,网络电商平台也是购物场所,大家在极力想掌控的还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心态。



买买买,我们都理性了吗?

所以,一切销售的基础一定是基于产品,也就是产品的质量,品质,消费者的口碑,互联网也好,实体店也好,只不过是辅助手段。

因为我们想买的是东西,是产品,至于从哪儿买,只是个人习惯罢了。

回到我们想表达的主题:新零售态势下,我们应该更看重品牌还是产品品质本身?



好的产品应该是物美价廉。

提出这个课题,我只能说,中国人太聪明,但是在整个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我们走了太多弯路。

德国,日本甚至很多西方国家在高、精、尖的产品品质上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我有时候在想“工匠精神”也应该是源于这些国家实体经济产业的强大和对产品品质的高度重视。

但我们国家不一样。

中国人的聪明在于,我可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可以演化,变通,一切以趋利为目标。



有效的才是最好的。

知道品牌的重要性,那我们就做品牌,一开始,我相信产品的品质都可以保证的,但是价格和价值背离太大,也就是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产品价值,谁叫我们是“品牌”产品呢?

其实,品牌又该怎么界定呢?

鲁迅老先生说过: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就成了路。换个说法:世界上原本没有品牌,用的人喜欢的人多了,便也就成了品牌。

互联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给中国的消费模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某宝,某东,某多,造就了互联网模式下的几大垄断寡头。打的口号都是从源地到消费者,没有中间人赚差价,岂不知,潜移默化里把自己打造成了最大的“中间商”而线下,则是,哀嚎遍野。



好产品好用才关键。

只是如此,还好。

更可怕的是,消费者钱花了,买的东西没有保证了,假货,山寨产品泛滥。今年双十一,某宝,某东官方数据销售额都过了2000亿元以上,只是不知道后续的退货有多少,当然,人家也不会公布。

再回到主题。

我们老百姓真金白银花出去,要买的肯定是对我们有用的产品,而不是所谓的品牌和“假货”。

再好的品牌背离了产品价值也是我们无法消受的。打个比方一个本来价值五十块的洗衣液,因为你是品牌,因为你有明星代言,有这个平台,那个平台的广告,就需要我掏出100元甚至更多,我心里还是会觉得委屈的,有被当“冤大头”宰的感觉。



价格和价值匹配才是真正为消费者考虑。

我相信“鲁班”的工匠产品,“华佗”的医药圣手,那都是口碑相传,正真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因为我们要的,就是好的东西和效果,而不是价格贵的离谱或者“山寨”的品牌货。

物美价廉的产品可以有,而不是湮没在广告,明星,流量的附加值之上。



好产品,要的是功效和安全而不是其它。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也应该是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在消费购物过程中应有的理性选择。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