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4篇 —
01前言2018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占全年零售总额的23.6%),比上年增长23.9%。
从线上零售(电商)出现之初,便是高歌猛进的趋势。大佬之间也曾豪言——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亿元人民币,反之,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亿。
无论这场赌约结果如何,其预示着一种新现象、新趋势——零售的业态在变化。
何为零售?零售业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把成批量的产品卖个一个又一个消费者,交易规模小而交易频率高。
所有面向消费者的售卖/服务行为,都属于零售的范畴,零售要直接面对最终的消费者。零售无处不在,比如去商场购物,对商家而言就是零售。
何为新零售?新的技术、新的场景、新的消费习惯,不断改变着零售的方式与业态。
现代零售业是高投资与高科技相结合的产业,线上新业态与线下新业态越来越紧密。虽然“新零售”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透过各种商业模式,探索零售业新的趋势与可能。
在2016年,马云也提出了“新零售”的观点,表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
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以下,我们要逐一讨论6个新零售的业态。
02新零售的6大业态趋势业态1:大规模线上线下融合- 店面很大,有逛街体验
- 库存量单位多,有更多选择
- 强调体验一体化,线上线下互动融合
例如,盒马生鲜。
盒马是超市,是餐饮店,也是菜市场,但这样的描述似乎又都不准确。超市+餐饮,超市+外送,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盒马希望为消费者打造社区化的一站式新零售体验中心,用科技和人情味带给人们“鲜美生活”
,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盒马生鲜正在能努力打造线上线下同时运营——将购物的体验性,货品的丰富性以及餐饮娱乐性,融合到一起。
以生鲜商品为主,线下以门店为支撑,线上以独立的盒马APP为支撑,并提供商品外送和部分海鲜商品加工服务。
业态2:新型品牌故事店例如,Breitling(百年灵)
在店内提供更多的空间,用以展示企业的品牌理念、传奇、故事。通过“博物馆”式的体验,传递价值认同,进而高溢价出售产品。
Breitling的店面设计,把更多的空间给了展示手表的品牌故事,把手表的价值提升到勇往直前、挑战自我、挑战自然界的胆识和突破自我。
我在北京国贸商城就遇到了Breitling,去后就像逛博物馆一样。整个店铺给我的感觉不是再卖产品,而是渲染很多关于Breitling的故事,关于喷气机、冲浪手、探险家等等。
这样的场景下,消费者能够获得极高的产品认知与认可。
业态3:POP-UP店(快闪店)- 充分利用购物空间,获取人流量
- 趣味传播,品牌故事和品牌理念
- 快速获得关注,推出稀缺性产品
逛各大商超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在一楼大厅遇到各种快闪店。
充分利用Shopping mall的闲置空间,通常在购物广场的一楼入口处,可以迅速获得人流量与关注度,推出有特色的产品和体验间,促成品牌传播。
经常见到很多快闪,独具一格的空间感,特别容易吸引到人驻足、欣赏、拍照、打卡。
业态4:Party Shopping- 小范围Party,紧密型强
- 放松舒适的环境,沟通有效
- 营造亲密的氛围,构建口碑
通常都是高端、小众品牌,会选择的方式。
品牌通过一个事件/活动组织Party,小范围品鉴、欣赏,构建品牌的深度认知。
相比利用线上的手段,形成口碑和品牌深度的认知。线下方式更加有效,更加容易影响用户,进而认可品牌、支付品牌溢价。通过线下的深度沟通,去影响到场的意向用户。
之前我参与过一场财富管理的游戏Party,人也不多就几个人坐在一起玩,通过游戏通过小范围的沟通很容易融入现场的氛围。
业态5:基于内容的电商- 挖掘品牌背后的故事
- 围绕内容展开的推销
- 营造口碑做有效推荐
小红书,就是典型案例,女友强烈安利多次
通过精美的故事、视觉化的呈现形成有效的推荐,从而让消费者喜欢并购买。用电商的形式,完成产品/服务的售卖。
业态6:粉丝电商在知识付费领域,罗振宇、李善友、李笑来等等,非常典型。
我曾有一段时间着迷李笑来,因为他能够深刻解读有价值的道理,因而获得很多人的认可,进而形成权威。各路大V、各种达人的“套路”是想通的,都在构建自己的影响力,然后通过不断积累粉丝,凭借个人魅力引导粉丝为自己的推荐买单。
通常,大的电商平台会利用自身巨额的流量,通过搜索引擎标记用户习惯,从而智能推荐产品刺激用户的消费。而小的电商渠道是缺乏向大平台一样的流量的,因此小平台可以先通过“内容制作”吸引用户,从而达到推荐产品的效果。
03新零售的驱动力存在即合理,新零售的各式业态,离不开以下新时代下的驱动力。
- 驱动力A:技术形态
- 驱动力B:零售场景
- 驱动力C:购物偏好
驱动力A:技术形态新技术和新技术形态的出现,优化了传统线下的零售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使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融合、体验一致。
例如,网速的改变。以前我初中的时候手机只有2G信号,只能翻翻小说,看看文字而已。登录QQ,阅览图片,还要考虑一下流量够不够。移动购物,不现实的,体验感和现在相比天差地别...
尤其是新技术在大数据方面,做到了更加精准化的定位。相信未来5G技术商用,也会进一步催化增强现实(AR)的实现。
驱动力B:零售场景传统电子商务,为用户提供了非常流畅、便捷、实惠的购物方式。不过,其另一面也意味着APP剥夺了线下与好友共同逛街的社交感。如果线上购物种类繁多,反而也会引起一些人的选择烦恼。同时,电商也缺乏线下购物所带来的小惊喜。基于搜索和品类多重折叠,很多小品牌和体验性品牌没有机会被展示。
物极必反,消费者的需求在螺旋式发展,因此我们不可能所有的购物行为都选择使用APP在线上完成。新兴的品牌、以及线上增长遇到瓶颈的品牌,选择新零售也是必然!
我们还是需要线下的体验,新零售便是要抓住这批回归下线的用户。毕竟,
购物行为不仅仅是便利的选择行为,购物还需要社交性、娱乐性。消费者购物偏好和品牌偏好的变化带来零售渠道选择上变化,线下零售业态开始复兴,重新带给消费者新的体验。
原本,电商让地理位置不重要,而随着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新零售重新让地址位置和空间变得重要起来。尤其是一二线的超级商圈,企业需要线下零售场景构建品牌影响力,利用地理位置的影响力获取流量。
驱动力C:购物偏好人是一个矛盾结合体,对于某些产品你会货比三家,偏好随意因此更看重性价比,;而对于另外一些产品你就认准这一家,偏好明确因此更愿意付出溢价。
这也是营销好玩的地方,消费者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一个人对于产品的认知将影响其消费行为。消费者一方面愿意为自己认知重要的商品支付溢价,同时为不那么重要的、无兴趣的产品支付非常低的价格。
在今天电商的环境下,消费者已经非常了解产品的性能层面的比较,我自己买电子产品的时候就会倾向于对比每一项系数的差异,寻找最优组合。如果企业无法打造品牌,没有塑造情感故事、打造体验的能力,就会面临线上信息透明化带来的比价,消费者必然趋低消费。
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过剩的时代,品牌是最好的过滤方式。
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 信息对称,加速虚假品牌被抛弃
- 民族自信,带动国产品牌获得认可
- 追求体验,催生细分品牌打造新体验
由于线上的便捷性,信息不对称性减少,消费者也越来越容易辨别品牌的真伪,很多所谓的洋品牌就会被消费者看清并抛弃;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品牌更加自信,华为是非常典型的代表;也是因为消费者有钱了,我们对日常生活的零售产品,也会在意更高品质的品牌体验。
消费者的购物偏好,使得线下零售结合线上传播,成为打造新品牌的重要场景。在线上可以展示内容,在线下可以与消费者真实的建立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品牌的直接交流。
04新零售小结新零售,旧零售,
说来说去,还是零售。
仅代表业态的发展差异。
本质上还是环境不同了:
- 新时代的技术改变了零售场景环境
- 零售在消费者心中的角色发生变化
- 产品和消费者的生活关系发生变化
阅读推荐:
《Why we buy:the science of shopping》,Paco Underhill
下期预告:
下一篇,将作为“交付用户价值”部分的结尾,要聊聊如何培养顶尖销售人才,敬请期待!
相关章节:
定价策略ABCDE(15)
渠道管理:平衡价值与争夺话语权(16)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