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官方表示,目前的退卡数量和比例属合理范围内,但关于“Costco退卡潮”这一关键词还是照样被顶到了惹眼处,与之相伴的另一个词汇则赤裸裸地为这件事提供了一个注解:“茅台没了”。
有记者采访了前来退卡的消费者,大多的回答是:
“交通不是很方便。”“感觉价格也没比网上便宜多少。”“家里用不上那么大件。”“总是短信通知限流,那我办这个卡有什么意义呢?”
从这些反馈上来看,之前大家担心Costco的进驻,将对中国的电商产生冲击,但目前看来,似乎是更快捷方便也无所不在的电商,先行狙击了这家来自美国的最牛会员制商超。
这是Costco遇到的第一个命题——效率问题。
其次,是信任的建立。
经历了近半个月的“新鲜劲儿”,Costco上海闵行店的累计会员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算是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真正考验Costco的,不是排队购买潮,甚至也不是传闻中的“退卡潮”,而是一年后的续费情况。
会员制,本质上是“先付费,后享受服务”的,消费者买一次用得不得劲,就绝不会再买第二次,续费率是“会员制”的终极大考。Costco以高达90%的续费率被同行和模仿者艳羡,在中国是否能复制这样的奇迹呢?
答案将在一年后揭晓。
Costco适应水土的过程,令小巴想起了吴声老师曾经在去年“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18”解读“知识新零售”问题时,提出过的“个性化规模时代”概念,其中也提到了会员制里的ds效率和信用。
而他,也是本次9月20日~9月21日890新商学大课第二场——“产业转型:会员制与商业大变局”的驻场导师。
小巴整理出了这篇演讲稿,看是否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启发。考虑到吴声老师一贯强而有力的“生僻词输出”能力,请各位准备好,多读几遍,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报名到现场【点击报名】,听听最新见解。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中国互联网原创商业思想研究者和实践者
尽管音频依然会是知识服务最基础的形态,但围绕直播所形成的将会是更轻量级的用户注意力网络,它意味着可以随时随地嵌入知识场景、随时随地连接KOL的知识服务形态,更意味着指数级增强的内容交互强度和更加内生式的用户关系运营。
效率的本质是“合理性契约”,它是对用户的即时满足,更是在数据和算法机制下的彼此懂得。因而对于得到APP,它的例会直播其实被严重低估;关于VIPKID,在高估值的背后,是“个性化直播+算法”正在撬动在线教育更大的市场容量。原来难以规模化的个性化的场景匹配,因为“直播+算法”正变得无缝链接,也因为“直播+算法”,在线教育正在进入平台性时代。
支撑直播的是技术环境的成熟,包括AI的发展、语音交互能力的提升等,在直播这个效率工具的撬动下,可以想象的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知识服务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共建者,因此知识服务的细分场景也必然形成规模化。
对于读书会这个已经被普遍应用的场景,我们应该如何重新看待?
它是持续内容运营形成的信任关系,其中人格是最重要的内容;它是社群,是连接能力,更是稳定的协作单元;它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体系,既有线上的流量承接,又完成了线下的注意力占据;最重要的,它应该是一个权益分级递进的会员体系,完整规划流量的获取和分发,并搭建场景算法的数据底层。
基于这个认知,读书会这个品类已经成为流量最好的载体。
这里所说的流量,不是对流量数量的追求,而是对流量质量的执着,本质是信用体系的建立,它意味着流量本身的真实和可分发带来的场景拓展能力。
在一人千面的个性化规模时代,更多缝隙场景需要被定义、被渗透。真正找到具体、真实、可持续、有意义的场景,并形成独特而完整的解决方案,就意味着找到了自己的算法。
比如对于智能语音设备,是否应该有专属的知识服务品类;当小程序成为新商业操作系统,是否有新的内容形态长出;在物联网时代家庭作为新消费单元,基于智能家居,是否会围绕家庭形成新的内容消费?以此延展下去,充满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知识新零售更大的想象空间,来自知识服务的实体化,比如知识店铺、知识空间、知识沙龙、知识社区,用户需要的触达感,不仅是直播带来的效率响应,还有更加可沉浸的在地服务、时间体验、情绪可视。
是不是得有点费解?其实类比到Costco这样的服务体系里,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为:
1.通过更有效率的方式,服务到会员。2.如果拼不过效率,就持续提供一个独特的场景,给予会员更个性化的服务。而这个东西,只有在Costco才能买到——比如Costco擅长的制作超大巧克力等、超低价“增值品”茅台等。同样的玩法,肯德基和麦当劳其实就做的挺好。3.在1和2的基础上,强化会员对于Costco的信任,建立更完善也更具中国特色的会员服务体系。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吴声老师的干货,听他新鲜出炉的“观察结果”,欢迎踊跃报名9月20日~9月21日在深圳举行的890新商学大课第二场,大课中除了吴老师,还有来自MCN、制造业、电商等领域的老师们,为我们带来更全方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