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当新零售成为一种全民热议的概念流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下事实:数字比特带来的新要素已被挖掘殆尽,大数据、智能推荐、千人千面被广泛采用、啤酒尿布的传奇营销故事成为现实,互联网经济的唯一突破口,只有和线下零售融合,来寻求突破。
所以,线下传统零售行业没有理由不振奋 ,新零售应该是由线下零售巨头来发起和引领,难道不是吗?
因为在这个广阔的战场上,他们看起来有着以下无比的优势:
- 成百上千家的连锁门店,手里掌握着城市核心商圈战略要地;
- 极具纵深的供应商体系和谈判能力,可以轻松引入任意产品品类;
- 驾轻就熟的消费品运营能力,没有人比他们更懂零售;
- 极度重视信息技术,10年前就引入价值不菲的SAP/IBM系统。
看起来一切很美好,那么线下的零售巨头是如何实践新零售的?我们经常看到以下报道:
数字化会员究竟是什么?
没错,从步步高、银泰、到天虹和永辉这些零售巨头,在2018年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
“数字化会员”,并且宣称已达到X百万。由于各家对数字化会员的定义不一,天虹还特别强调,“在天虹的概念中,只有和平台建立了数字化连接,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影响到的会员才算作数字化会员”。
看到这些对数字化会员的鼓吹,我就问一句,你的内容/商品没有数字化,会员怎么个数字化法?
举个极端的例子,腾讯视频为什么不鼓吹数字化会员?
对于视频这些天生需要在线消费的数字化内容,会员只能通过APP数字化连接去消费《如懿传》、《权利的游戏》这些热剧。
在会员每天追剧的过程中,腾讯视频会恰到好处给你推送提示,“开通VIP会员免广告“、”开通VIP会员看XX剧。”正是由于
平台内容做到了“可数字化消费”,从而和用户“建立了数字化连接”,“精准营销”才变得有可能。而对于电影而言,你要看到最新上映的《大黄蜂》,只能购票去现场观看。如果影院上线一个APP,引导观众下载注册会员来领取影票抵扣券,这算“数字化会员吗”,如果硬要解释的吗,只能说是数据库里多了一笔数字记录,仅此而已。
所以,这些零售巨头在强调会员数字化达到XX值,就像小学生给老师汇报成绩,不是说我考了多少分,而是我做了8道题。
很明显一点,
对于线下零售业来说,一个重要的课题是怎么让线下的零售门店提供在线消费价值?内容(商品)怎么在线消费?我们暂时搁置一下这个问题,来探讨另外一个话题,创新为什么很难从旧机体生长出来?
为什么成熟公司创新很难?
施乐发明了GUI图像交互界面技术,却只能躺在实验室的角落里吃灰,被乔布斯“窃”去后,发布了“Apple II”图形电脑,使得个人计算机从少数极客的玩物,进入了千家万户。
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却被搁置起来,最终被数字技术所颠覆,落得破产重组的命运。
这些“最懂零售”的零售巨头,却在用“数字化会员”这么一个蹩脚的概念去做“创新零售”这件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哈佛商业院的克里斯坦森教授,因最早关注研究,行业领先的大公司却创新失败这一奇怪的商业现象,而写出了《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而声名远著。此书深刻启发和影响了史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