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新金融洛书12月21日,赶在下班前的京东宣布了对架构进行大调整。
到2018年底,BATJ,美团、小米6家巨头都已在今年宣布组织架构调整,且均是在近三个月内。 除百度之外,其余五家的组织架构的调整都与新零售这一命题息息相关。 其实,京东的公告已明白地指出
当前互联网行业困局——人口红利的消失。线上流量天花板见顶,互联网巨头转而寻机线下——数据显示,在零售业,15%的销售通过线上完成,85%的销售仍通过线下完成。 不过,相比传统零售,互联网巨头这次是携带着云计算、AI和移动支付而来,谓之“新零售”。 新零售是一场战役,有的声东击西,有的单个突破,谁在未来10年里战略运用得当,组织、战术、后勤高效协调,谁就能攻下高地。
01
三个月内六家巨头急调组织架构尽管阿里、腾讯等组织架构的调整不尽为了新零售战略,却终将传导到新零售上。 2018年以来腾讯营收增长乏力,导致股价从从475.6港元/股跌至如今的310港元/股。这次腾讯组织架构的调整,腾讯方面称,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 这一战略直接目标指向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而根基还是消费互联网。 阿里这次组织架构升级的意图则十分明显,天猫升级为“大天猫”,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并在物流方面配备超市物流和天猫出口物流团队。 大天猫与新零售事业群本身都是零售业的主体。阿里本次组织架构升级的数字化转型的意图更为凸显,即“新零售”目标下,对商业元素进行重构,来保证效率,这样,它的技术、数字化能力建设的想象空间就有了。
不管是阿里、腾讯、京东还是美团、小米,在彼此的零售阵地面前,组织架构的调整都是为了效率。 如果用大白话来说,新零售可以理解为让人能便捷、高效地买到所需的商品,即能让货与人实现精准配对,就需要对人-货-场的关系进行重构。
在BATJ当道的互联网环境里,电商渗透率、移动支付普及度、品牌销售的线上线下融合度几个要素,与能否实现这一效率高度相关,也是“新”零售的衡量标准。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小米组织架构调整时间与战略
制表:新金融洛书
01
线上线下如何打通?新零售的核心在于线上和线下的打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打通。 近年来新零售得以推行的前提是移动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及消费升级的带动。 马云是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者,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比腾讯、京东等较早。但随着后来者腾讯的追赶,阿里、腾讯在2017年以来的新零售布局显现出白炽化的竞争局面,从招商证券的资料来看,阿里和腾讯陆续布局了线下超市、商业广场、生鲜社区、无人零售、体验式专业连锁等。阿里与腾讯新零售生态体系图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在方法上,阿里以自己为中心主导资源、数据共享来改造零售企业,而腾讯更多通过移动支付、流量体系、技术优势来赋能零售企业,招商证券认为,腾讯更像一个弱中心、弱链接的去中心化体系,将入股和合作的企业接入这一体系。 在新零售的实例上,盒马鲜生和瑞幸咖啡都是鲜活的例子。 如盒马鲜生典型商业模式在于,线上端集合了电商、数据搜集、AI处理,线下汇集客户体验、物流、仓储等服务;瑞幸咖啡则依靠腾讯社交网络大肆传播,以线上打新,和线上+线下消费的模式迅速在全国复制了1500家门店。 在外部急剧变化的新零售环境里,巨头不得不快速制定策略、调整组织,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于是出现了阿里3年十几次调整组织架构的现象。 一次好的战略调整,足以影响公司未来10-20年的发展。 互联网巨头企图通过组织架构调整的输出更精准的配对、更高效的服务,更强的团队力,这些动作力量终将传导、映射到新零售战略的技术、生态和服务上,至于新零售之战,最后谁能摘旗,将是一场横跨5-10年甚至以上的持久战。
01
阿里、腾讯各巨头组织架构调整细节阿里2018年11月26日,阿里组织架构调整:新零售、云计算、AI。天猫将升级成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菜鸟网络将相应调整阵型,成立超市物流团队和天猫进出口物流团队; 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 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进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
腾讯2018年9月30日,腾讯启动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新成立两大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撤销三大事业群: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 成立腾讯技术委员会; 整合新的广告营销服务线。
来源:中信证券
云裂变汇聚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等专业领域,每天更新最实用的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