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创新的产品或业务设计中,要扭转用户强大的既有认知和消费习惯,需要分析用户已有的习惯回路,在暗示中加入鲜明生动的指示器,并帮助其塑造新的使用习惯。
在所有新零售门店中,盒马鲜生是唯一成功
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门店,以上海金桥店为例,根据其公开数据,线上日均4600单,线下日均5000单,线上贡献了几乎一半的销售额。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线下零售门店就尝试实施O2O门店,试图从线下往线上导流,但几乎全部以失败告终,盒马鲜生是怎么做到的?
经过电商多年对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用户已经形成了以下两种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和消费习惯:
1.线下门店消费模式2.手机APP购物模式这两种模式互不兼容,各有自己适用的场景,我们以用户A的一系列消费场景为例,来做说明:
场景A——线下门店消费场景 1.在周5晚上下班的路上,考虑到下班早,周六休息,要好好准备一家人的晚餐(诱因刺激)
2.不假思索的想到家门口的超市,干净,齐全,新鲜,有女儿爱吃的鲈鱼(根据习惯行为,完成决策)
3.下车后,直奔超市,完成采购,回家作出一桌丰盛的晚餐,全家人享用(对行为的奖赏)
这种线下习惯,
是一整套暗示-行为-奖赏的认知模式,用户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习惯回路。这种线下习惯从潜意识来说是内心对即时体验的渴求。 场景 B———手机APP购物模式 1、用户A在周2晚上下班的路上,想到购买果蔬食材准备一家人的晚餐,考虑到下班有点晚,白天工作有些累,就不去门口那家店了,改为在网上下单吧(诱因刺激)
2、于是下意识掏出了手机,划了两屏后,看到了上周好友推荐的每日鲜APP,下单后1小时内配送,当时在通过好友的邀请链接注册后还送了20元的体验券。
推算一下到家还需要半小时,时间正好,于是就熟练的点开APP,挑选商品,下单使用优惠券抵扣,实际只支付了10元钱,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根据习惯行为,完成决策)
3、到家后10分钟,很快收到了每日鲜配送小哥的配送袋,马上可以准备全家人的晚餐了(对行为的奖赏)
可以看出,
在用户追求便利的场景中,强大的习惯回路会使其直接打开手机,找到合适的APP完成购物决策。我们再一次做场景切换:
场景C——线下门店从线下往线上的导流 1、用户A,在周日和一家人来到了家附近2公里的一家大型商超X,去采购下周所需的生鲜及生活用品。
2、该商超生鲜、百货极大丰富、价格适宜、品质稳定,用户A在购买过程中,看到该商超正在开展线上配送业务。画面是这样的:
在看到无处不在的海报后,用户大脑中被灌输了一个抽象的概念:这家店的东西是可以配送到家的,非常好,我下需要时可以试一试。
3、继续采购,愉快的逛了1个小时后,满载2大袋物品回家了。
但过了2天后,用户再次切换到场景B,需要网购时,在点开手机屏幕的瞬间,依然按照强大的习惯回路选择了每日鲜APP,这时商超X花了很大力气打造的在线配送认知教育,完全失效了,因为在用户线下和线下两套泾渭分明的消费认知习惯中,商超X没能改变任何一个环节,用户还是按照其习惯回路来做购物决策。
盒马的做法1.盒马的消费者第一次走进门店,看到悬挂链挂着一个个配送袋从头顶飞速而过,大脑会被植入一个鲜明生动的心理指示器,这里的商品可以不仅可以现场购买,还可以外送到家。
2.其次在门店消费后,被强制要求安装盒马的APP进行结账支付,同时也在塑造用户的使用盒马APP消费的习惯。
当逛过盒马门店的用户需要网购生鲜时,便利的诱因被刺激,大脑首先被盒马植入那个转动的悬挂链所唤醒—它可以帮我把商品送到我家中,下意识的打开手机,看到了上次被安装的那个熟悉的盒马APP,于是消费和认知习惯被重塑了。
总结:在创新的产品或业务设计中,要扭转用户强大的既有认知和消费习惯,需要分析用户已有的习惯回路,在暗示中加入鲜明生动的指示器,并帮助其塑造新的使用习惯。
对于水果业来说,由于品类单一、高损耗、水果店长期以零散的业态,在主打全品类的生鲜商超夹缝中生存经营,一直难以做大,为什么百果园敢提出“不好吃三无退货”的口号?并且还成功了?
请看下面正常水果店的交易模式图:
在正常的水果市场交易模式下,水果产品本身和用户的消费价值及心理预期是靠价格支撑起来,从而达到平衡的。
而百果园提出了
“不好吃三无退货”的互惠让步交易规则,针对传统交易规则,一一打破,不设定任何门槛:不好吃就任性的退。
无小票退——针对传统店铺退货要小票!
无实物退——针对传统店铺退货要实物!
无理由退——针对传统店铺退货仅限于品质问题!
在““不好吃三无退货””这套公开承诺+交易互惠的组合拳,威力十分强大。
通过对好吃的承诺,给消费者一个强烈的认知,这家店的水果得有多好吃啊,才敢做出如此无底限的退货条件,从而赢取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按照社会心理学机制,人们在零售门店这样的公开社会环境中,都认为自己是遵纪守法有一定道德底线的社会公民,如果百果园的真的不是“很难吃”,按百果园的承诺“无实物无证据无理由”的去退,反而觉得自己是在无理取闹了。
所以百果园通过以上策略,既强化了消费者对“好吃”的品牌独特定位,又不会带来真正的大量退货。
当然,百果园在持续的经营活动之中针对“好吃”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百果园在实践中对对水果做了
分级处理,比如按照甜度等标准,分了A/B等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口感进行标准化。
其次,不同于一般水果店,百果园不管是非常昂贵的进口水果,还是便宜的国产水果,
都提供了大量的试吃。总结:在产品服务非标准化的行业,在产品、价格相似的竞争环境下,找准用户的爽点做出承诺,在赢取用户信任层面,针对传统的交易条件做出互惠让步,可以有效提升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并放大消费价值。
加入中国生鲜论坛会员?
找春哥(微信:13025193579)
云裂变汇聚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等专业领域,每天更新最实用的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