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线下争夺战开启大半年后,更多业务融合的案例浮出水面。砸下百亿“买买买”,腾讯马不停蹄地在智慧零售领域“树标杆”。永辉超市是腾讯阵营中合作深度最深、对接项目最多的一家,也是腾讯智慧零售的观察样本。“腾讯”+“永辉”=?
流量为王,成就智慧门店
零售业讲究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变化和创新往往在细枝末节处体现,有时甚至不易感知,因此也需要时间来沉淀势能。
流量和资本是腾讯的武器,因此它在零售业的逻辑也成立,用少量的钱绑定合作关系,再用技术工具帮助零售企业从腾讯的流量池里打捞用户:可能是永辉自己的客户,也可能是新客户。这也是零售行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留住老客人,招揽新客人。只是过去它们的抓手是不太智慧的门店,而如今还需要线上工具,以及可以让门店变智慧的工具。
永辉创始人张轩松表示,“永辉不缺钱,和今日资本合作,是因为他们对消费市场和科技企业的理解很先进,跟他们合作可以更快和科技企业接轨。”不难猜测,永辉引入腾讯的投资,也是类似的逻辑。
线下巨人的线上短板
一直以来,永辉在有意识地提升技术能力以改善经营效率。据了解,永辉云创在上海有一支几百人的技术团队,从事app和小程序开发、数据分析等。在上线扫码购之前,永辉门店中就采用了自助收银机,一些早期的绿标店向第三方采购设备,在超级物种等新业态下,则有永辉自主研发的自助收银机。
但不可否认,在供应链管控上做到极致的永辉仍是一个线下零售商,它此前的高速增长来自不断开店和提升单店销售这两条传统路线,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线上流量入口。永辉方面数据显示,门店数超过500家,数字化会员超过850万。近期,盒马公布:门店数60多家,而app会员数超过了1000万。
随着线上巨人走向线下,并瞄准生鲜这个大市场,永辉的竞争对手从昔日的沃尔玛、家乐福,变成了今天的阿里、京东、每日优鲜等科技公司,利用互联网工具运营流量、触达用户,成了永辉亟待补齐的一环。
永辉到家,大补增量
500多家门店和周边三公里覆盖的客流量是永辉的存量资产,而现在,它希望扩展增量。这需要两个条件:永辉自己的新产品形态——基于卫星仓的到家业务,以及腾讯在流量运营上的支持。
永辉生活到家业务是今年5月上线的新业务,它是利用300到600平米的“卫星仓”,辐射周边3公里、半小时达的到家配送服务。对于永辉来说,它比门店更轻、复制更快,能迅速覆盖门店目前到达不了的区域,同时在成本上与店仓一体化模式相当。
据永辉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福州开设的卫星仓达到6家,其中福州奥体中心仓的日单量在2000到3000单,6月单日峰值突破6000单。对于上线不久的业务,这个数字算得上可观。开业最早的盒马鲜生金桥店用了一年多时间,线上订单才超过7000单,超过盒马定下的线上5000单目标。
这一方面有赖于永辉品牌在福州当地的高接受度:生鲜生意的独特性在于,人们习惯亲自挑拣,对于到家模式需要建立信任,另一方面,永辉生活app已经积累了几百万注册用户,拉新成本大大降低。
腾讯:不做零售,智慧零售
腾讯的零售战略是“去中心化”,只提供技术和战略辅助,但不参与主体运营。腾讯起家社交,拥有大量的流量,其零售布局旨在为这些流量寻找商业机会,自身处于前端。
套用零售行业的术语,在这场“人、货、场”的重构革命中,腾讯只解决了部分“人”和“场”的问题,而几乎不涉及“货”。对此,马化腾曾指出:腾讯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业,只做底层,把机会让给所有的合作伙伴。
目前线下企业最缺的是流量,从线上找到流量赋能门店,有效解决门店流量问题,选择腾讯更具有实际的价值。
永辉生活小程序是比app门槛更低的入口,且借助门店的“扫码购”和社群传播迅速积累了新用户:腾讯官方数据显示,在合作的三个月中,“永辉生活”小程序的UV月环比提升超过了30%,仅8月份,永辉生活线上订单中有超过50%来自小程序。
腾讯的社交广告具有数字化能力,也可以帮永辉到家筛选出周边客群,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拉新、社群运营。“
随着卫星仓的数量和密度增加,腾讯在流量端的势能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前提是永辉决心在更多城市推广这一模式,以覆盖更多的配送半径。
[用投资人的眼光做BP,以创业者的思维做融资] 创业融资 点击:
了解更多提交留言,千份BP模板及投资人联系方式免费送!云裂变汇聚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等专业领域,每天更新最实用的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