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 郝晓燕
近日,美团旗下的小象生鲜正式开业,对标盒马,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生鲜新零售的赛道又迎来一个重磅玩家。至此,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至此,互联网的几方巨头纷纷入场,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为生鲜电商全新博弈战场,未来生鲜大战将会走向何方?
互联网大佬纷纷下场 生鲜电商迎来巨头之战武汉盒马生鲜首店开业时人潮汹涌的情景犹在眼前,又一互联网大佬下场试水生鲜行业。
5月底,美团点评旗下的小象生鲜方庄店在北京正式开业,不少业内人士争相前去探店。大部分人都发现,这个定位集生鲜食品、餐饮、电商和即时配送于一体的生鲜超市,和新零售网红盒马鲜生,几乎有着一模一样的模式。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这种“超市+餐饮+电商”模式的生鲜超市突然爆发,盒马鲜生、永辉的超级物种、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线上推应用、线下开超市成为生鲜零售领域的新热潮,并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入局。
在资本的支持下,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在生鲜领域大肆攻城略地。截至5月份,盒马鲜生已经在全国开设了40多家店,并表示今年店面将扩展到100-150家;京东也刚刚发布了2018生鲜战略,宣称要自建生鲜品牌,并在年内开设50家线下店;有腾讯入股的永辉“超级物种”则预计2018年全年门店数可突破100家。
这些大佬们的入场,让生鲜电商突然进入“舍命狂奔”的状态,巨头鏖战时代到来。
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线上线下全方位无缝连接巨头们纷纷选择高频刚需的生鲜切入新零售,集体涌进号称电商最后一片的“蓝海”的生鲜电商市场,并非偶然。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将近1400亿元,同比增长59.7%,广阔的市场空间一直引人垂涎。
事实上生鲜电商行业曾经有过一轮爆发。从2012年开始,以创业型电商网站为主的生鲜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野蛮成长,疯狂烧钱引流拉客,烧钱补贴用户、渠道。
但一轮疯狂过后,资金撤退,产品被投诉、生鲜电商企业倒闭、供应链断裂等等的消息频出,一组著名的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实现账面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其惨淡情景令人唏嘘。
但这轮巨头们集体入局,不像过往纯电商、线下实体店或O2O时代,而都是以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的新零售业态,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大数据+现代供应链,互联网巨头用线上零售的效率之刀来改造线下零售的原有业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新模式店的兴起在于线上流量红利逐渐见底,而物联网和移动支付的逐步成熟则为其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外,需求决定供给。与零售新时代相伴而来的是人们的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高端食品的需求迅速上升,促使商家大举进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生鲜领域。“未来消费的生活核心或许就是把餐桌经济的概念打通。很多上班族去市场买,自己不一定有时间做也不一定会做,现在则可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更新潮的方式享受到来自全球的美味。”
即时送+前置仓成标配 让餐桌到菜场一步之遥在这些自带互联网基因的生鲜电商线下店里,配备了各种黑科技。比如,在京东的“7FRESH”里,有能够自动跟随顾客、不用手推的智能购物车;在盒马鲜生里有将条形码对准扫描区就能识别出商品价格的智能自主收银机;还有刷脸支付、摇一摇结账等。
但和传统超市以及之前的生鲜电商最大不同在于,这些线上+线上融合的新型生鲜电商们,更强调“即时达”的概念,让生鲜的“鲜”字最大限度的体现。
小象生鲜、盒马鲜生以及超级物种等店面,最吸引人的是在门店3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送达的概念,京东也在猛推“1小时”。
能做到这一点,很大原因在于店仓一体的模式,将仓储中心前置至门店,总部中央大仓只需对门店供货,消费者下单后,商品从附近门店(前置仓)里发货,而不是从远在郊区的某个仓库发货,以保证从菜场到餐桌仅一步之遥。
这也就意味着,仓库储存、配送、损耗等都需要高成本投入,“强供应链支撑及重资金投入是这个领域的门槛。”业内人士表示,最终这种生鲜新零售的游戏也只能由大佬们撑起。
生鲜电商的优胜劣汰已经基本完成,但剩下的玩家竞争将更加激烈,因为这将是一场重资产投入后的厮杀。巨头们能否在生鲜新零售领域闯出一片天地?最终将是对供应链、物流、服务等的综合考评。
云裂变汇聚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等专业领域,每天更新最实用的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