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新零售主创 薛而思
在《数字时代,以营销著称的安徽酒为何丧失了话语权》一文中,笔者提到,销售的驱动力是“信任”,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
过去,安徽酒之所以能够以营销著称,首先上世纪90年代“广告酒”时期,安徽酒群体特别是“四大家”古井、种子、双轮、沙河敲锣打鼓式地成功“打遍天下”;此后Z年代起步的“终端酒”,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安徽酒早早构建了一套容易复制的终端模式,基于旧时代(数字前)的“不透明”、意见领袖的“官本位”和消费者权益尚未觉醒的三个要素,通过对餐饮终端的“物理”控盘,即利用终端场所的“被动消费”,限制竞争,限制消费行为,常见的做法就是“一店一策”,从掌控的核心终端场所入手,一边为产品上市找到“可控”的机会来进行消费体验和消费教育,一边发掘 “官本位”的领袖群体。手段如何姑且不论,效果上这套模式在当时确实可以成功地建立消费“信任”,塑造核心消费群体,确实可以培植意见领袖,传递“信任”。盘中盘的成功,本质上就是解决了那个时代的动销问题。
培育新产品的“旧阵地”没了,“新阵地”在哪里,或者还能不能再找到培育新品的“新阵地”?接下来的十年,无论是2012-2016年的存量博弈,还是2016年到2020年的缩量博弈,都是在 “拼品牌”,拼“过去时”,即拼品牌过去沉淀下来的可信度,众所周知,全国省级市场几乎都是如此,安徽也不例外:对于业已复苏、品牌力强的名酒阵营来说,遇到了一次头部聚焦的历史性机会,对于品牌力弱的酒企来说,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磨难。
然而,强势品牌阵营也有大批新品需要培育,弱势品牌也有大量的品质坚守者、品种创新者,不该被无望践踏。迷思之中的酒市场一直小动作不断、大动作常有,小动作如电商开店、信息流商、自建微商/小程序、直播带货,基本都是新式的渠道思维,培育了一批年轻的新式渠道商;大动作如垂直电商、垂直O2O、垂直B2B,基本都是烧脑的平台思维,资本市场一地鸡毛之后,胜出的是独角兽或超级大商如酒仙网、1919、易久批。
酒类新零售画像:现状不堪,前景很美
不同于上述新时代的“逐梦”,另一种尝试即2016年阿里妈妈马云唱响的新零售,为重塑酒类的动销能力带来了一线曙光,却也是一场苦逼之旅!
实际上,除了笔者上文提及的数字新品牌之外,更多数量的酒类企业都曾尝试过社区电商如酒到家、大数据如客户画像、渠道数字化如多码合一、智能化如无人零售,等等,可以说,尝试布局新零售的努力由来已久。只是至今,无论业内的探索还是业外大众对酒类新零售的认知,仍是乱乱的、混淆的。
据胡润研究院《2019中国酒类消费行为白皮书》调查,购买渠道线下占75%,因为线下产品更受消费者“信赖”,线上购酒缺乏消费体验感;综合电商京东、天猫等占16%,垂直电商1919、酒仙网等占7%,综合电商发展近二十年、垂直电商发展近十年,似乎都遇到了瓶颈和天花板;品牌自营网站/小程序等占2%。
从上述数据看,有点新零售味道的品牌自营网站/小程序等仅占2%,在白酒的市场份额里只能算个零头,但是新零售却代表未来:
◆首先,高达95%的高净值人群对于新零售有着一定的认知,85%体验过新零售服务模式,并且感觉良好,对于新零售“线上+线下+物流”模式等的接受度普遍较高。
◆其次,广大酒企,从全国龙头企业贵州茅台代表的贵酒部落,到昔日白酒大王五粮液代表的 “五朵金花”和川酒部落,再到汾酒代表的西北产区,古井贡、口子窖、金种子、洋河、今世缘代表的江淮产区等等,全国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大大小小的渠道商,大大小小的从业人员,几乎没有不曾触及电商的,几乎没有不曾听说过新零售的,行业认知度极高。
◆此外,8090后的消费势力正在崛起,上述胡润《2019中国酒类消费行为白皮书》调查样本平均年龄当时34岁、今年36岁。云酒大数据《2020中国酒类消费新趋势》报告也佐证,80-95后年轻一代主力消费群体六成以上有房产、支付能力强,作为职场中坚,消费潜力无限,与前辈不同,80-95后在互联网时代成长,学习、购物、社交、娱乐都围绕数字环境进行,更容易接受新零售和数字营销。
圈层新零售价值观之“信任驱动”
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信任驱动”都是酒类营销的普世价值!但是新旧时代悬隔,互动传播的“信任动销”正在代替单向的品牌营销。
基于这些变化,圈层新零售采取5P组合,在推广和通路上突出“人”的因素,一手强关系,开展圈层营销;一手数字化,结合新零售,以新时代的数字化体验力、数字化运营力、数智化科技力赋能,实现新时代的“信任驱动”:
首先,数字化体验力。在供大于求的新时代,不体验无成交,不体验无复购。只有强大的体验力赋能,才能激发客户购买的冲动和后续的复购行为。前链路的江小白、酣客、肆拾玖坊和后链路的谷小酒、光良、开山、观云、小牛等企业都植入了体验基因,形成数字化的体验生态链,如通过社群维系粉丝,洞察客户反映,快速迭代,以及三级体验店、花式品鉴、文化节、室内活动、户外团建、跨界联名、数智表现等多样形式,线上线下与粉丝直接沟通,KOL、KOC一齐吆喝、渲染产品品质和文化。
其次,数字化运营力,包括粉丝运营、渠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能力。
这是千人千面的圈层时代,客户属性各种各样,他(她)是新来客户,还是留存客户?是流失客户,还是回流客户?属于什么圈层?年龄、性别、地区、偏好是什么样子?关系到什么程度,是否有付费倾向?这一系列的画像问题都需要推广人员去思考和研究,在对的场景、对的时间向对的人建立关系或进行互动,会大幅度提高转化效率。
渠道运营力体现在“粉丝即终端”“粉丝即代理”带来的通路变革,基于数字社交的BC一体化,通路创客化,没有店铺、没有资本,依托数字社交的便利,人人都可以经营“关系”,成为“通路商”。
新媒体运营能力体现在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运营上,而且是全员具备这种能力,因为新时代的客户常是在线的,服务需求常是在线的,体验满意度也常是在线的,需要每个人都要能够即时种草、即时回复、即时沟通、即时处理。
此外,数智化科技赋能。在产品研发到营销的全过程都可以参与,圈层新零售侧重为营销前端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助力企业找准发生迁移和变化的消费需求,重新找回消费者,让“流量”沉淀为“留量”,比如依托微信,我们构建了DSLQ业务中台的应用体系与内容体系,将朋友圈、微信群、企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及相关内容相互嵌套。
圈层新零售的新零售,不是那个新零售
人们对新零售的理解已经扩大范畴——所谓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不同的时代存在不同的对标,对于小卖部时代,大卖场的出现是新零售,对于大卖场时代,电商的出现是新零售。
圈层新零售中的新零售与阿里妈妈语系的新零售相比,相同之处主要有两点:均重视“人”的因素,把“人”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问题放在首位;均以体验为中心,线上线下融合。不同之处主要也有两点:运作主体不同、主要意图不同,圈层新零售的运作主体是运营公司,不一定是阿里语系的店铺,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体验点,也可能有若干个加盟的社区电商店;圈层新零售的主要意图是重塑产品的动销能力,而不是阿里语系的店铺的数字升级。
实际操作时,也不同于新零售店商如1919等的社交化,不同于社交电商如酒到家等的新零售化,不同于传统零售商如名品世家、华致酒行等的社交新零售化,不同于把传统模式如多码防窜、考核管理的数字化,或把传统团购加上“微分销”的简单上线。
它以DSLQ业务中台为抓手,以内容创意为灵魂,以渠道社会化、数字化为标志,以数据可分析和绩效数字化为关键,以重构销售渠道力即动销管理和客户私域化为目的。
其中,圈层新零售的业务中台是在企业不具备数据、技术、组织的数字化综合能力的情况下,在业务前台、市场前线与后台支持、后勤服务之间提供协同、提效的解决方案,降低用户使用的门槛。
圈层新零售的圈层,也不是那个圈层
圈层营销概念不是最近出来的新概念,十多年之前就在房地产、金融领域得到应用,酒行业特别是酱酒领域不断有人提到“做圈层”“做圈子”,实际运作上与传统的团购没什么本质区别。
把圈层与新零售挂起钩来,是最近三四年的事,笔者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认识有两点:
一个是圈层营销为新零售“找到人”,这是针对2016年前后,各种碰瓷的“新零售”一哄而上,搭上一个O2O、微商城、社区电商或2017年出现的小程序,商家就自以为是“新零售”了,因为基于朋友圈和社交媒体,所以有人又称之为“社交新零售”。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并没有给绝大多数的用户带来预期的流量和增效,更别说形成动销能力,所以有人应景式地提出这个办法,即嫁接圈层营销,帮助新零售商“找到人”。
在笔者看来,这个说法只对了一半,不仅要找到人,更要找对人,不仅要找对人,还要按照酒类营销的特点进行“圈层深分”和“强关系营销”,否则可能仍然是乱晃的半桶水,仍然是烧不开的水,仍然解决不了商家的动销需求。
另一个是圈层营销为新零售赋能,让社交新零售回归“人”的本质,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同,注重体验场景的“温度”,这种认识切中了“营销本质”,至于是否清晰认识到这一点,另当别论。
概括而言,圈层新零售的圈层营销与传统圈层营销相比,相同之处有两点:都是适应社会分层、社交分层、文化多元、兴趣多样,进行圈层化销售;都是要找对人,开展各种各样的圈层助销活动。不同之处也有两点:体系不同,意图不同,圈层新零售的圈层运作更加系统化,实际操作时,根据相关人群在酒类营销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对目标群体进一步“圈层深分”,一般分为四个圈层即影响力圈、带动力圈、推动力圈和私域客户圈;圈层新零售的圈层营销与新零售、数字营销相结合,意在寻求可持续的动销能力,而不是一两次的销售业绩。
在数字时代,圈层营销也要数字化、内容化,与新零售的线上线下融合高度契合,这样有机结合起来,更便于体验温度的改善,以及或出于心悦诚服或因为利益驱动的口碑传播。口碑传播的份量占比一直很大:
综上,在都市链情(DSLQ)构建的圈层新零售模式中,新零售不再是那个新零售,圈层不再是那个圈层。DSLQ圈层新零售的标签有很多,如圈层深分,强关系,数字化,内容化,体验为中心,线上线下融合,5P组合,新用户主义,高颜值,全员IP,BC联动,私域管理,助销工具,区块链等等,在笔者看来,重中之重便是解决碎片化的信息汪洋中“我该相信谁”的核心问题,即重构酒类的销售驱动力,重塑建立信任和传播信任的驱动体系(下一篇《数字时代,如何重塑酒类市场的启动能力?(二)——圈层新零售方法论之模式特点》详述)。
以上多处引述自《圈层新零售数字营销操作手册》(已申报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