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法律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及持续的政策激励,香港市场对原生数字债券的接受度正日益提高,其或将成为主权和优质企业发行人在港融资的标准选项之一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时隔近一年半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于11月11日晚间宣布,近日已在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此前称“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成功定价约100亿港元等值的数字绿色债券(港称“数码绿色债券”),涵盖港元、人民币、美元及欧元。
此次约100亿港元发行后,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的四个币种数字绿色债券总认购金额超过1300亿港元,意味着超购12倍。据香港金管局指出,这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数字债券发行。
2019年,中国香港特区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开始发售绿色债券。当时的宏观背景为贸易摩擦使得资金由股市加速流入债市,为香港绿色工程等项目融资的相关计划应运而生。
2024年5月10日起,政府绿色债券计划重新命名为可持续债券计划。作为绿色和可持续债券的先行者,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除发行超千亿元级的绿债,也在不断丰富相关债券的种类。
重点的发展方向之一,即是在前述数字债券领域的尝试。今年11月公布的本次数字发债,就被解读为意味着在推动债券代币化发行恒常(常态)化及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等方面,香港特区政府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拓展了全球投资人基础。
“香港向来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创新。这次于HSBC Orion平台发行的数字绿色债券录得破纪录的发行额,获得来自多个市场、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进一步突显分布式分类账技术在提升债券市场规模的潜力。”汇丰亚洲及中东地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对《财经》解析称。
在2023年及2024年,香港特区政府曾进行两批相关数字债券的发行。在经过11月3日至7日的网上路演后,第三批数字绿色债券在11月10日的定价结果显示,25亿港元的二年期债券为2.5%;25亿元人民币的五年期债券为1.9%;3亿美元的三年期债券为3.633%;3亿欧元的四年期债券为2.512%。
因兼具多重特殊性,此次发行备受市场关注。首先,这一举措被认为有助于香港维持在绿色金融及债券领域的相对优势。
整体而言,2024年香港发行绿色及可持续债券超过840亿美元,连续七年居亚洲首位,占区域总额45%。2024年香港官方引用的一项相关数字显示,在未来30年亚洲将有66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资需求,香港应发挥其金融服务优势,努力成为绿色金融及科技中心。
其次,具体到微观层面,以规模来看,前述100亿港元的规模较2024年的发行数字增加近七成;此外,市场的参与度也因认购热烈而被形容为“显著”增加,更多的银行及首次认购数字债券的投资者踊跃参与此次发行;在此基础上,此次发行也是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公布将发行代币化政府债券常规化后的首次。
而后一个特性,则因事关代币化而受到了更多关注。对此,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就从宏观层面解析指出,此次发行应用了代币化央行货币,可为未来融入其他形式的数字货币奠定基础,并促进不同数字基建之间的互作性(协同能力),发挥协同效应。
业内普遍认可的一个基本判断是,香港数字化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正因多次发行实践不断完善且产生“亮点”。简单概括,则包括以数字原生形式发行、为投资者提供传统市场渠道参与买卖选项,以及将绿色债券披露融入数字资产平台等。
所谓以数字原生形式发行,含义是指精简发行程序、无须先在传统的中央证券托管平台发行,然后再把债券转换成数字形式。其可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平台发行,也可在以太坊等公链上发行,公链可能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与传统债券相比,数字债券不仅可降低结算时间和费用,还能利用基于区块链证券日益成长的吸引力提速扩容。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也有多位相关业内人士对《财经》解析,此次发行也有值得关注的新突破,正是逐步实现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的有机结合,才使得前述协同效应有了切实的落地可能。
例如,从将数字货币应用于交收程序角度看,除传统方式,此次发行的港元及人民币债券的一级发行,也引入了以代币化央行货币交收选项。作为全球首批在交收程序中应用人民币及港元代币化央行货币的数字债券,新方式被认为有助于进一步缩短交收时间、降低成本及对手方信用风险。
为将这批债券融入全球标准的整体架构,此次所有币种的债券发行均采用数字代币标识符(DTIs),能独一无二地识别数字代币及明确反映其运用的分布式分类账;为提升协同效应,本次发行也深化了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债券数据分类术语的采用,能便利传统资本市场与数字产业不同交易方与系统间持续交换发行信息。
简言之,以数字化平台发布,既可简化发行流程,节省结算时间,也可充分利用现有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信息透明度,为投资者创造更多可持续投资标的。
此次数字绿色债券的结算及交收系统为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以HSBC Orion为数码资产平台。汇丰、中国银行(香港)、交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摩根大通、法国兴业银行、渣打银行、瑞银、安理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亚司特律师事务所,以及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参与此次发行的准备工作。
廖宜建则对此指出,“一直以来,汇丰支持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引领市场发展,并为市场提供各项新指标。我们期待继续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和业界携手合作,推动市场于HSBC Orion平台采用数码原生债券。”
为推动相关发行的常态化,香港特区政府除自行发债,也推出了“数字债券资助计划”鼓励发行数字证券,同时积极探讨将已发行的传统债券代币化。在这一过程中,旨在成为“规则设计者”的香港正不断推动探索绿色债券、绿色基金、ESG ETF及GRWA(绿色现实世界资产虚拟货币化)等产品创新。
据彭博的统计数据显示,除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的前述一系列数字债券,目前香港至少已有六只由公司发行的数字债券,总募资额约10亿美元,其中约70%是在今年完成的定价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