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产业链在贸易壁垒与地缘博弈中加速重构,中国新材料龙头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抛出一则消息。
2025年11月7日,其董事会决议披露,拟投资不超过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6亿元)在摩洛哥东大区纳祖尔市建设年产3万吨特殊合金电子材料带材基地,同步终止原计划在越南落地的同等规模项目。
这场横跨欧非大陆的战略转向,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产能布局,更折射出中国高端制造企业在全球化2.0时代的生存智慧。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摩洛哥生意经”系列第97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根据博威合金11月8日发布的公告,此次投资的实施主体为拟设立的“博威合金新材料(摩洛哥)有限公司”(暂定名),项目选址摩洛哥东大区纳祖尔省的西地中海贝托亚工业及物流园区。
这里不仅是北非重要的工业枢纽,更毗邻直布罗陀海峡,距欧洲仅14公里海运距离,可快速辐射德国、法国等核心客户群;向西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直达北美,物流成本与时效优势显著。
项目核心产品为年产3万吨特殊合金电子材料带材,主要应用于连接器、半导体引线框架等高端领域——这些正是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及AI数据中心的核心部件。
阿中产业研究院认为,摩洛哥的区位是最大加分项。
当前欧美对来自中国的部分合金材料仍存在关税壁垒(如美国对中国铜合金带材加征高额反倾销税),而摩洛哥与欧盟签有《欧盟-摩洛哥联系国协定》,享受零关税优惠;与美国签署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同样提供关税减免。
博威通过“摩洛哥制造”出口欧美,可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满足客户对供应链多元化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定位为“数字化智能工厂”。
博威透露,其依托6年数字化建设积累,将引入AI驱动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目标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达16.72%。这种“技术+区位”的双重布局,凸显企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的野心。
这场跨国投资决策的背后,站着一家深耕新材料领域37年的隐形冠军。
公开资料显示,博威合金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浙江宁波,早期以铜加工起家,逐步成长为覆盖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产业的国际化集团。
其核心业务“特殊合金材料”堪称制造业的“工业牙齿”——从5G通信基站的射频连接器,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再到半导体芯片的引线框架,这些对材料强度、导电性、耐腐蚀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均依赖博威的高精度合金带材。
目前,博威在全球拥有中国、德国、加拿大、越南等15大专业化制造基地,并通过并购整合国际资源提升技术壁垒。
例如,旗下贝肯霍夫公司(创立于1889年)是全球高端合金细分领域的百年品牌,拥有100多种特种合金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领域;博威尔特则是全球光伏组件供应商,专注单晶PERC电池及双面组件研发,服务欧美公用事业级光伏项目。
耐人寻味的是,博威此次北非布局与其一年前的计划形成鲜明对比。
2024年12月,公司曾宣布投资1.5亿美元在越南建设同等规模的合金带材基地,但仅过去11个月便突然终止。
公告解释称:“由于项目推进期间国际贸易政策发生较大变化,无法满足公司投资收益要求。”
阿中产业研究院认为,结合2024-2025年全球贸易环境演变,答案已呼之欲出:
一方面,越南虽为东南亚制造热土,但其对美出口的合金材料同样面临“原产地规则”审查(部分产品被质疑“中国成分过高”),且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年均上涨5%-8%,成本优势逐渐稀释。
另一方面,美国对越南钢铁、有色金属制品的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如2024年美国商务部启动对越南部分金属产品的反规避调查),而摩洛哥则凭借与欧美的长期贸易协定,提供了更稳定的政策环境。
此外,摩洛哥的投资环境近年来持续改善:政府推出“工业加速计划”,对外资提供税收减免(前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土地优惠及一站式审批服务;西地中海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完善,港口、电力等配套能满足高端制造需求。这些软实力同样是博威考量的关键因素。
博威的摩洛哥棋局,是中国高端制造企业应对全球变局的缩影。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正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与效率并重”,各国对关键产业链的控制权争夺加剧。对于新材料这类战略性行业,企业单纯依赖单一市场或基地的风险陡增——既可能遭遇关税壁垒,也可能因地缘冲突导致供应链中断。
博威通过“多区域布局+动态调整”,将产能分散至德国(贴近欧洲客户)、加拿大(服务北美市场)、摩洛哥(辐射欧美并规避壁垒),本质上是在构建更具弹性的全球生产网络。
中国企业出海已从早期的“成本导向”转向“价值导向”,不仅要考虑劳动力、土地等硬成本,更要综合评估政策稳定性、贸易便利性、客户协同性等软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