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旷视系力挺,千里科技当不成“华为第二”
创始人
2025-11-11 14:45:00
0

文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魏帅,编辑 | 冯羽

从一代濒临破产的摩托车企,到即将登陆港股的上市公司,千里科技只用了五年时间。

民营车企大亨李书福与顶着“AI四小龙”创始人头衔的印奇,共同将曾经的力帆,摇身一变成为千里科技。

李书福和他背后的吉利控股集团,不仅仅是中国汽车市场中最活跃的自主品牌之一,更是资本运作的“老手”。除了吉利汽车外,“吉利宇宙”下已经推出了九家上市公司,国内市场无出其右。

而印奇——这位被李书福称作“一见如故”的天才少年同样头顶光环,他是“AI四小龙”之一旷视科技的创始人。

二者碰撞出来的火花,便是千里科技。近日,千里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千里科技的资本版图堪称豪华:最大股东吉利控股集团贡献了公司约三分之一的营收;引入的奔驰以13.38亿元入股3%,带来国际品牌背书与技术验证资源;新掌舵人印奇作为旷视科技创始人,携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组成新的核心团队,谋划一整个智能驾驶的全场景布局。

这种产业资本、国际品牌与技术精英的深度绑定,在传统制造转型案例中极为罕见。

但对于此次整合的关键单元——吉利来说,大整合是痛定思痛的觉醒。过去吉利集团内部“山头林立”,各个子品牌的技术、营销以及供应链等都各自为战,资源的浪费和冗余已属于家常便饭。

伴随着千里科技的成型,吉利的智驾整合也走向新的起点。整合后可以比肩华为的团队规模,背后是争做“华为第二”的野心。

欲港股上市,打造AI+车概念

千里科技或许并不知名,但是说起吉利以及改名前的力帆科技,却足以让人想起曾经重庆“摩帮”的风光时刻。

力帆的传奇始于1992年,创始人尹明善从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起步,一步步做成了“民营汽车第一股”。

图 / 千里科技官

然而,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变迁中,产品无甚竞争力的力帆,逐渐陷入困境,最终走向破产重整的境地。

2020年,吉利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同设立的满江红基金接手力帆,吉利持股50.94%。入主后,吉利保留摩托车业务基本盘,并将其换电业务整合至力帆科技旗下,推出“睿蓝”新能源汽车品牌,打造“枫叶”换电品牌。

2025年初,成为吉利系智能驾驶业务依托的力帆科技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

而真正让外界感受到这家企业押注智能驾驶决心的,便是旷视系的介入。来自清华“姚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天才少年印奇,迅速将千里科技战略转向“AI+车”领域。

2021年刚刚回国的印奇,就创立了旷视科技,后和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

早期的高光时刻,有些许的短暂。2019年,旷视科技走上IPO之路。在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无果后,2021年转战科创板又陷入停滞。2024年11月,旷视科技的IPO状态已显示为“终止注册”。

直到遇见了李书福。

2024年7月,印奇通过旗下公司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了力帆19.91%的股份。四个月后,印奇正式出任公司董事长。2025年6月,公司联合吉利与旷视系智能驾驶企业迈驰智行成立“千里智驾”,标志着其智能驾驶业务正式启航。

图 / 千里科技官方微博

智能驾驶产业本就是一场押注技术路线的赌局,创始人就显得格外重要。印奇的加入,显然更具AI基因,也更具市场说服力。

根据千里科技高调宣布的战略方案,公司在2025年将实现业务转型,提出“双轮驱动,双化指引”方向,业务分为科技和终端两个板块,包括摩托车、汽车在内的终端业务,以及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科技业务。

在一揽子计划下,研发投入也从2022年的907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4.07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投入2.88亿元。

此次计划港股IPO,目标在于整合吉利以及旷视科技等资源,聚焦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热门智能化解决方案。IPO募资也将主要用于AI战略推进、技术储备与产业链整合。

据悉,千里科技计划在6个月内,也就是2025年年底前,发布L3级别智能驾驶方案“千里智驾2.0”;到2026年下半年,将推出面向Robotaxi场景的L4级智能驾驶方案“千里智驾3.0”。

吉利智驾系大整合,ALL in智驾

从挽救力帆于水火、成立力帆科技,到旷视CEO印奇砸钱收购、借壳上市,力帆科技正式改名千里科技,并摇身一变成为智驾概念股。

但细看千里科技背后的一系列动作,背后无不是吉利在新能源时代的智驾野心。

8月4日,多家媒体爆料称,吉利控股集团于7月底召开重大会议,宣布对吉利系内部智驾公司、团队进行一轮大整合。此前相对独立的极氪自研团队、吉利研究院、以及旷视旗下的迈驰智行,将一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

这次不同于以往吉利对力帆的投钱、投人,一整个智驾团队的打包,是吉利在智能驾驶竞争升级背景下的补救之举。

原本,在吉利集团内部至少有5个智驾团队,分别是研究院智驾中心、极氪自研浩瀚智驾团队、路特斯智驾团队、亿伽通和福瑞泰克。

而整合之下,包括当前极氪团队近1500人、吉利研究院近1000人、加上旷视迈驰的500人团队,直接合并为千里智驾。新公司3000余人的团队规模,量级直接媲美华为、比亚迪等行业头部梯队。

当然,擅长资本谋划的吉利不仅提供业务支持,更引来战略投资者。9月,梅赛德斯-奔驰以13.39亿元受让3%股份,成为第五大股东。

从吉利独家支持到奔驰加入,千里科技的“朋友圈”持续扩容。

在人员配置上,千里科技更是“挖”来了华为车BU的高管。今年6月20日,千里科技公告宣布,原华为车BU总裁王军正式加盟千里科技,出任公司联席总裁,全面负责科技业务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吉利的智驾大整合,与当初的华为车BU业务独立颇为类似。

如同华为车BU独立为鸿蒙智行,千里科技以千里智驾为依托,直接作为承载智驾业务和人员的实体,这家整合了吉利体系内所有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平台的公司,也被视为“吉利自己的车BU”。

吉利控股集团行政总裁桂生悦曾公开表示,吉利要与千里科技一起打造“第二个华为”。除了王军外,如今出任千里智驾联席CEO的陈奇,便曾任华为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主导华为第一代自动驾驶的全栈研发。

除了人员上的“复刻”,千里科技更大的优势在于背后的吉利。

一方面,吉利作为最大客户与供应商的双重身份,既提供订单又保障供应链稳定;奔驰的入股则打开国际市场通道,其测试资源与品牌影响力为千里科技的技术落地提供背书。

王军也强调,千里科技的目标是全球客户,与日韩德系车企的谈判正在进行中。“就像博世服务大众。”

在这一过程中,整合带来的资源共享、技术复用、降本增效等好处将逐渐呈现,而真正的爆发或许要等到2026年以后真正量产时刻的到来。

华为第二?后来者难居上

据悉,未来千里科技的新体系将由旷视系主导。

尽管是曾经的“AI四小龙”,但旷视并不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解决方案能力,也让市场对于整个智驾方案的落地效果持谨慎态度。

毕竟,相比于如今具备成型技术方案的技术公司和车企而言,这样的企业并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面对超3000人的吉利智驾团队,技术路线统一、人员管理以及资源整合等问题,都考验着印奇对于团队的把控能力。

除了人员管理外,新公司的财务数据也揭示着转型阵痛。

2022年至2024年,千里科技营收从86.54亿元波动至70.3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10万元、-1.35亿元和-6804万元,呈波动下滑状态。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0%至41.84亿元,但亏损扩大至-1.34亿元。

最新公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千里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9.46亿元,同比增长44.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27.94万元,同比增长33.37%;扣非净利润依旧亏损,为-1.76亿元,同比下降826.19%。

按照千里科技的说法,营业收入上涨主要是由于公司汽车业务、摩托车业务销量增长,净利润上涨主要是由于收到政府补助增加、汇兑收益增加,而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则是因为广宣费用增加以及新增智能汽车座舱操作系统、研发费用增加。

研发投入的激增进一步吞噬现金流,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2.88亿元,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业务尚未产生收入。

招股书坦言,技术解决方案的商业化仍停留在概念阶段。

对吉利的过度依赖也是这家上市公司造血能力不足的展现。尽管来自吉利的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39.7%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3.2%,但这种“双栖”关系也限制独立获客能力。

一旦合作关系生变,千里科技的业务可持续性将遭受考验。更严峻的是,智能驾驶赛道已挤满比亚迪、华为等巨头,而千里科技在智驾量产经验上的缺失,使其技术壁垒显得不够坚实。

为突破困局,千里科技正加速布局。一方面通过与奔驰合作进入其供应链,另一方面拓展其他车企客户。但智能驾驶方案的验证周期长达1-2年,从“单一依赖”到“多客户支撑”的转型需要时间。

千里科技的转型之路,无疑充满了挑战。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巨大,商业化落地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从AI到智能驾驶,从旷视科技到千里科技,印奇的二次创业正面临资本市场与盈利能力的双重考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当烤肉也进入“性价比战争”,北... 文/深蓝 当规模神话破灭,餐饮业进入“挤泡沫”时刻,一位90后创始人的战略重构与价值回归 (北木南...
中国石化两项成果获全国大赛一等...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 ...
5万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新纪... 今日(11.11),港股科技早盘冲高后回落,100%纯度的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回调超...
太极集团:公司关注并重视在资本... 证券日报网讯 太极集团11月1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关注并重视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为...
鸡蛋价格“大跳水”!商户:降至...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10月份全国鸡蛋供应充足,环比价格小幅下降。 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腾讯官方晒首间办公室照片,确认... 11月11日,在腾讯27岁生日之际,“鹅厂黑板报”微信公众号发文晒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赛格科技园...
吉利+旷视系力挺,千里科技当不... 文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魏帅,编辑 | 冯羽 从一代濒临破产的摩托车企,到即将登陆港股的上市...
赣锋锂业:11月10日融券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0日,赣锋锂业(002460)融资买入9.43亿元,融资偿还11.3亿元,融资...
海南打造中国“数字疗法+脑机接... 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加速融合的大潮下,第四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于2025年11月11日...
格力电器:11月10日融券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0日,格力电器(000651)融资买入2.15亿元,融资偿还2.43亿元,融资...
华夏安博仓储REIT今起开售 ... 观点网讯:11月11日,华夏安博仓储REIT启动发售,募集期仅两日。该基金拟以6.121元/份价格发...
东方财富:11月10日融券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0日,东方财富(300059)融资买入9.38亿元,融资偿还10.77亿元,融...
中远海能:11月10日融资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0日,中远海能(600026)融资买入6912.26万元,融资偿还8572.4...
壹点调查|“缓冲期”不足一个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冯子芯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
午报三大指数均小幅下跌,新能源... 一、【早盘盘面回顾】 财联社11月11日讯,市场早盘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高开低走,创业板指一度跌超1%...
今年双11,消费者在线下门店找... AI渗透率超55%,苏宁易购引领双11趋势家电消费 真看真摸真感受,苏宁双11凭“确定性”逆袭 ...
金玉良策:11-11黄金单边多... 来源:金玉良策-喻馨 金玉良策:11-11黄金单边多头趋势方向明朗,顺势而为 国际金价周线级别趋势...
原创 人... 最近有个大消息,可能不少老铁都听说了,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企业BHP,终于低头接受用人民币结算了。这事...
港股消费:11月10日融资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0日,港股消费(159735)融资买入1028.87万元,融资偿还2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