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完毕,郑州银行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报告。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这家深耕河南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在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服务实体及风险管控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力。
规模扩张迈入快车道,服务实体经济根基再夯实
报告期内,郑州银行资产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增速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7435.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3%;负债总额6859.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2%。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前三季度资产规模增量高达671.87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87倍。
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不仅直接提升了银行的综合实力与市场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为其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奠定了更为雄厚的资金基础。在信贷投放方面,全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4067.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1%。这些信贷资源被精准投向“7+28+N”重点产业链群及下游企业、“三个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城市更新等领域加大了融资支持力度。
同时,郑州银行深入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针对地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实施“一企一策”精准纾困方案,并通过参与城市更新、民生工程等重点任务,切实发挥了地方法人银行在稳市场、稳预期中的金融“压舱石”作用。
盈利能力保持稳健,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郑州银行的盈利能力继续保持稳定向上态势。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3.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79亿元,同比增长1.56%,保持了营收与净利润的稳健双增。
从收入构成来看,利息净收入仍是主要的营收来源。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78.16亿元,同比增长5.83%,显示出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稳固支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非利息收入的显著提升,前三季度达到15.79亿元。这表明郑州银行在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通过积极拓展多元化盈利渠道,有效增强了对息差波动的抵御能力,使收入结构更趋合理,盈利的稳定性和韧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零售转型成效卓著,“四大管家”构筑核心竞争力
面对经济环境的挑战,郑州银行坚定推进的零售战略转型正迎来收获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该行个人存款余额2671.43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22.44%。前三季度新增个人存款约490亿元,全行存款总额增至4595.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9%,增量接近550亿元。这不仅反映了强大的资金实力,更体现了客户信任度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个人贷款余额963.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8%,且增速呈现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零售业务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核心驱动力来自该行精心打造的以“市民管家、融资管家、财富管家、乡村管家”四大管家为核心的全场景零售金融生态体系:“市民管家”深度融合医保、社保等民生场景,有效增强客户黏性;“融资管家”专注于小微客群,显著提升了融资服务的可获得性与效率;“财富管家”通过提供定制化理财产品和专业的资产配置服务,满足了客户日益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乡村管家”则致力于推动金融服务向县域下沉,不断扩大服务覆盖半径。
这套从产品创新到场景嵌入,从渠道建设到体验升级的系统化方案,正在将转型红利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营收入。
精细化管理显成效,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郑州银行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2025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2.43亿元,同比减少0.56亿元,降幅达2.45%,成本收入比为23.99%,较去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有效释放了盈利空间。
在风险管控方面,郑州银行持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截至9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86.17%,较上年同期提升19.9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76%,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各项风险管理指标均维持在稳健合理的水平区间。
综合分析郑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可以看出,该行在规模、效益、结构和质量等多个维度取得了协调发展。通过深化业务转型、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郑州银行正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