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国货美妆圈出了个挺受关注的事儿 —— 已经成立 24 年的自然堂,终于要去港交所上市啦!
作为曾经靠“你本来就很美”火遍大江南北的老牌子,还签过虞书欣、王一博这些顶流代言。
本来该是“王者归来”的剧本,可翻开它的招股书,咱才发现:这个“老大哥”的日子,过得比想象中紧巴多了。
增长卡住了:三年只涨3.5%,全靠单一品牌撑场面
咱先瞧瞧这让人挺揪心的业绩 ——2022 年到 2024 年,自然堂的营收分别是 42.92 亿、44.42 亿、46.01 亿,三年加一块儿才涨了 3.5%!
要知道这三年整个国货美妆行业平均增速是6.6%,等于它直接跑输了大盘。
更夸张的是“单一品牌依赖症”——这三年,核心品牌“自然堂”贡献了94.6%、95.9%、95.4%的收入,其他四个牌子(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加起来才占5%!
说句实在话,这不是“矩阵”,是“光杆司令”。
珀芙研在功效护肤这块已经做了 6 年,美素更是个有着 20 年历史的老牌子了,还有春夏主打的抗衰老产品,以及专注婴童护理的产品,都没在市场上引起多大的反响。
如今在美妆圈里,大家都在努力打造 “第二增长曲线” 呢。你看,珀莱雅有彩棠,上美有红色小象,贝泰妮有科研线,那自然堂呢?万一哪天主品牌不火了,拿啥补位?
钱花哪了?一半营收砸营销,研发赶不上同行零头
再看“赚的钱去哪了”——自然堂毛利率挺高,2024年都到69.4%了,可净利润波动跟坐过山车似的:2022年净利率3.2%,2023年冲到7.8%,2024年又掉回3.3%。
问题就出在,光知道使劲搞营销,研发却没跟上啊!你知道吗?2022 年到 2024 年这三年里,自然堂在营销上可是花了大价钱,累计砸进去差不多 75 亿呢!
但在研发方面就没那么大方了,总共才投入 3.48 亿。算下来,营销费差不多是研发费的 21
2024 年就更夸张了:营销费用高达 27.17 亿,占了总营收的 59% 呢!
同行珀莱雅才47.9%、贝泰妮49.97%,相当于自然堂每赚10块钱,6块都扔去打广告了。可研发呢?2024年研发占比才2%,连贝泰妮的一半都不到。
现在美妆行业早变天了,从“渠道红利”转到“科研护肤”,消费者买的是成分、是功效,不是明星喊的“你本来就很美”。你说这么低的研发投入,能做出能打的产品吗?
家族控盘+线下逆势扩,能解增长题吗?
还有两个“隐忧”,藏在更深的地方。
首先就是家族对公司有着绝对的掌控权—— 郑春颖和他的弟弟、妹妹四个人,通过离岸公司掌握着 87.82% 的投票权。
就算公司引入了欧莱雅,让它持股6.67%,还有加华资本持股 4.2%,在公司里,还是家族的话语权最大,说什么就是什么。
虽然CFO李灼光(前九毛九CFO)7月刚加入,3个月就推了递表,但家族主导下,决策会不会更保守?
第二是线下“逆势扩张”——现在大家都在抢线上流量,自然堂反而在线下“堆终端”:2025年上半年线下有6.27万个零售点,三年新增2万个,还开了深圳自营旗舰店,上海、武汉在筹备。
从另一个角度看,线下是它的“下沉市场壁垒”——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更信实体店,可线下毛利率才60.5%,线上74.6%,明明线上更赚钱,为啥还要砸钱扩线下?
而且现金流波动很大:2022年净流出2.95亿,2024年只剩6520万,线下扩张要花钱,这笔账划算吗?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