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以来,A股大盘指数持续震荡。10月21日,上证指数重回3900点,A股三大股指均收涨。最新数据显示,A股9月新开户数量也创年内次高。近日来,多家公募相继发布四季度策略,其中权益市场方面,多家机构表示看好中国股市中长期表现,同时对热点板块如科技、机器人和创新药依然维持相对看好。债市方面,有观点指出,当前仍不会形成持续“债熊”,也有机构认为,债市仍需耐心等待右侧机会的到来。
中长期看好A股市场
交易行情数据显示,10月21日盘中,沪指重回3900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报收3916.33点、13077.32点、3083.72点,涨1.36%、2.06%、3.02%。就10月走势而言,上述三大股指的走势则有所分化,若拉长时间至年内来看,A股三大股指均明显上涨,分别涨16.84%、25.57%、43.99%。
在市场走势上扬的同时,增量资金也跑步进场。上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9月,A股新开户数为293.72万户,同比增长60.73%,环比增长10.83%,创年内单月次高,仅次于3月的306.55万户。其中,A股股票账户机构新开户数量也达1.0914万户,在近四年的单月开户纪录中仅次于2021年11月。
热市之下,震荡回调同步出现,也令投资者越发关注后市投资机会。近日来,多家公募基金陆续发布四季度策略。10月21日,景顺长城基金开启四季度权益专场策略会,就四季度的投资布局进行解析。10月20日,东方红资管发布四季度固收策略展望,联博基金也发布四季度权益市场展望。此前,还有汇丰晋信基金、平安基金、招商基金也相继发布四季度投资观点。
从权益市场来看,相关机构均表示看好中国股市中长期表现,但也有机构对短期表现持谨慎态度。招商基金表示,整体而言对后市偏谨慎,认为市场当前位置估值吸引力下降,进一步上涨需要政策或者经济基本面的更多支撑,但对更长期的股市运行的底层根基变化认为是向好的。
联博基金认为,“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改革仍面临挑战和机遇。尽管贸易谈判可能延续波动态势,但对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环境仍有一定的布局机会。一方面,优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分红水平的提升增加了股市吸引力;另一方面,估值在盈利改善背景下仍有提升空间”。
市场走高的同时,也不乏部分投资者“恐高”。财经评论员郭施亮提到,9月居民存款大增近3万亿元,同期非银行业金融存款下降超万亿元,反映出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存款搬家步伐放缓,既可能与权益市场赚钱难的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投资者对市场指数“恐高”的心态有关。若四季度A股市场再度上涨,并且挑战4000点大关,不排除四季度存款搬家的热情会再度高涨。
偏好AI、创新药等板块
在市场整体走势向好的同时,AI、创新药、科技等板块也在年内取得突出表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科创综指、科创50、上证医药主题指数的年内涨幅已达44.65%、42.21%、13.14%。
部分投资相关板块的基金也在年内取得亮眼业绩。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A/C份额以高达175.87%、174.47%的年内收益率领先其余产品。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关注全球云计算产业的投资方向,重仓股包括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胜宏科技等。另外,还有个别医药主题基金如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A/C的年内收益率实现翻倍。
在前述板块大涨的同时,就四季度而言,公募机构又偏好哪些方向?平安基金表示,看好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固态电池/储能、“反内卷”等赛道。汇丰晋信基金表示,配置上重点关注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顺周期、中游制造板块,以及产业趋势推动的AI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
招商基金也提到,热点板块科技、机器人和创新药依然维持相对看好。全球科技依然以AI为主线,算力需求逐渐从训练端导向推理端,国产芯片正在加速迭代追赶,同时创新药中长期产业趋势明确、全球竞争力明确,变化在于未来更偏向结构性机会。外需方向、有色金属维持超配,但视超涨情况考虑是否减仓。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提到,前三季度“科技牛”的行情愈演愈烈,特别是以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固态电池和创新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板块出现大幅上涨,形成了很强的创新效应。进入四季度,此轮牛市行情预计仍会延续。虽然近期由于此前涨幅较大,加上海外因素的扰动,市场一度出现调整,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股也出现了获利回吐,但市场的上涨趋势并未改变,领涨板块依然是科技创新板块。
债市需耐心等待右侧机会
股市走高的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截至10月21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8552%,对比6月30日的1.6553%上行近20bp。
从债基年内表现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中长期纯债基金、短期纯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0.61%、1.05%,而可适当参与权益市场机会的混合型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的年内平均收益率则为1.97%、4.39%,可转换债基的平均收益率更高达16.74%。
展望后市,招商基金认为,债市当前仍不会形成持续“债熊”。基于资金面宽松预期,信用债的息差价值仍在。但在持续调整的市场环境中,信用债缺乏有效锚点,预计信用债整体跟随市场变动难以出现独立的趋势性行情,在短期大幅调整后随市场震荡预计有一定修复空间,或难以回到前期水平。
东方红资管则提到,当前债市处于多空之间的位置,其中,基本面与资金面整体有利于债市收益率下行,但权益及商品市场则形成了持续压制;叠加公募销售新规对机构赎回行为影响的不确定性犹存,债市仍需耐心等待右侧机会的到来。
信用债方面,平安基金认为,受风险偏好抬升以及基金销售新规影响,债基将受到阶段性的负债端压力,因此四季度信用利差中枢大概率较此前抬升。考虑到当前基本面仍面临进一步的下行压力,同时财政政策仍需货币政策配合,叠加海外进入降息周期,四季度资金面预计整体平稳,信用债仍建议关注中短久期票息价值。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