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招砸下去,连个水花都没激起来。特朗普这回是真的急了。
2025年10月,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再起波澜。特朗普政府接连甩出三记重拳,招招都奔着“让中国低头”去,试图让中国取消在10月9日宣布的稀土新规,但中国外交部一句话回应就把气场立住了。
这一波操作下来,反倒是白宫急得坐不住。三招没赢一招,特朗普终于意识到,光靠美国自己,搞不定中国,得拉上“帮手”一起上。而这一步棋,注定不会好走。
三招出尽,拳头没打到点上
这次美国对中国的“组合拳”,表面上看力度不小,但真要说起效果,却并不如意。
第一招是打关税,当地时间10月10日,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试图用价格壁垒把中国商品挡在门外。
可问题是,现在的中国,产业链够完整,内需也撑得住,外部环境再紧,节奏也乱不了。
更何况,美国的这一招,其实是把自家企业和消费者也一块拉下水。加税的成本最终是要往下传的,商品贵了,买单的还是美国人。
以前的贸易战已经证明过这一点,现在再拿出来用,只能说是老调重弹,没什么新意。
还有就是限制技术出口,美国这次把矛头对准高科技领域,想靠切断关键软件的供应链,卡住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上的发展。
但说白了,现在中国在这些领域很多技术已经实现了本土替代。这种封锁未必能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逼着中国进一步加快技术自立的步伐。
最后一招就是针对民航领域,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提出要限制飞机零部件的出口,目标是中国的航空工业。
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再完全依赖波音,国产大飞机已经开始进入市场,甚至还拿到了国外订单。
而在波音被限制的当口,欧洲那边的空客早就摩拳擦掌,准备趁机抢占市场。到头来,美国这招可能伤不到中国,反而让自己的企业失去了市场机会。
这三招看起来是有章法的,关税打经济,技术卡脖子,零部件掐产业。但问题在于,中国对这些手段早就有应对准备。美国以为能把中国逼到墙角,结果却发现,出手之后的尴尬更多。
打出去的拳头没打痛对方,反而自己开始“手麻”。
失算之后,特朗普想拉人组队
眼看着三板斧没起作用,特朗普政府开始换套路。这次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准备“拉帮结派”。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即将到来,美国打算借着国际场合,去游说别的国家站到美国这边来,组个“反华联盟”,想靠集体施压来争取主动。
但现实比想象要复杂得多,亚洲这边的日本,国内政治正闹得不可开交,领导层都没稳定下来,根本腾不出手来插手中美之间的博弈。
韩国这边更是谨慎为先,他们跟中国的经济联系太深,自己也不愿意轻易站队,既不想得罪美国,也不想破坏和中国的关系。这种时候,谁会冒着得罪中国的风险,为美国去挑头?
再看印度,表面上看,印度和美国有合作,但关系也不算牢靠。美印之间的贸易协定一直谈不拢,印度在关键问题上也不愿意轻易表态。
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政策不留情面,如今想让印度站过来帮忙,也得看看印度愿不愿意。更别说印度在很多领域还得依赖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真要“选边站”,自己可能先掉链子。
欧洲这边呢?看起来更不可能。整个欧盟现在最关心的是俄乌冲突,把大部分精力和资源都投在了支持乌克兰上。
美国这时候再去喊他们加入“反华战线”,只会被当成负担。再说了,欧洲很多国家现在也在加强和中国的经贸合作,谁愿意放着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不管,去陪美国打这场看不见底的仗?
说到底,美国想靠“人多力量大”来翻盘。但问题在于,这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事。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算盘,谁都不想当出头鸟。特朗普想号召一群人来给自己撑腰,结果却发现,都在观望,没人愿意跟着他冲到最前面。
单边压力没用,反被看穿底牌
特朗普这次的出招,其实暴露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美国在这场博弈中,已经越来越难找到有效的手段。
过去那一套靠施压、加码、拉队伍的做法,在今天的国际格局里,已经不那么灵了。
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是,美国这些年在国际上“自己玩自己的”,退出各种多边机制,搞得信誉打了折扣。
现在想重新拉人组队,别人也得掂量掂量,这队靠不靠谱。更何况,很多国家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非常紧密,一旦参与到对华限制中,自己也得承担代价。
中国这边的态度倒是很明确:不怕打,但也不主动挑事。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不是跟着起哄,而是选择了冷静应对。
不管是产业链韧性,还是市场需求,中国都有能力守住阵地。更何况,中国还有不少反制手段,可以有的放矢地应对外部挑战。美国如果真的一意孤行,中国也不是没有应对空间。
再说了,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谁说了算的年代。全球化的格局下,各国之间环环相扣,任何一种极端施压的做法,最终可能引火烧身。
特朗普想靠“强压”让中国让步,结果可能反而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去美元化”,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审视美国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冷静不是退让,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掌控力。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不急着出招,而是守住自己的节奏,让对方自己“着了急”。
最后的算盘,恐怕也打不响了
特朗普想把事情闹大,是因为他知道,局势已经不再对他有利。三招没起作用,盟友也不买账,眼看着自己的策略频频受挫,他开始感到焦虑。
但这份焦虑,恰恰暴露了现在美国在对华关系上的尴尬处境。
过去,美国靠技术优势、市场规则和联盟体系掌握了博弈的主动权。但现在,这些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
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强,国际影响力也在稳步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单靠“老套路”已经难以奏效。
特朗普明白,如果再犹豫下去,再不调整策略,再不寻求新的方式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那美国可能真的会在这场较量中失去主动。
问题在于,调整策略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在行动上做出改变。而这,恐怕并不是他愿意做出的选择。
现在的局势,其实已经很清楚:中国不怕谈判,也不怕摩擦,但不会接受任何带有强迫性质的压力。
如果特朗普还是抱着“压服”中国的幻想,那这条路注定会越走越窄。真正的博弈,不在谁喊得大声,而在谁能稳住局面、看清大势。
参考信息:
特朗普扬言限制波音飞机零部件对华出口,民航专家:此举对波音是毁灭性的——观察者网2025-10-12 09:37
贝森特称对华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分析人士:中国面对美国有牌打且敢打牌——观察者网2025-10-13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