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创业的竞争已不止于国内。留在本土,企业在内卷中苦苦求生;走向全球,却要面对陌生的市场规则和层出不穷的陷阱:合规、欺诈、渠道、用户体验,每一道都是硬门槛。问题是:国内那套打法,在海外还能行得通吗?
Twilio的答案是:不行。作为全球领先的云通信平台,Twilio服务过30多万家企业,深知出海不能“复制粘贴”,而必须依靠稳定的技术底座、合规的服务能力和AI驱动的差异化体验。
在创业邦2025(第十九届)DEMO CHINA大会上,Twilio北亚区商务总监Zoe Huang和Twilio解决方案工程师Kristian Slamet,以《增长无界:Twilio赋能AI公司全球化扩张》为主题,分享了他们在服务全球客户中的经验与思考。
以下是他们的主题演讲,由创业邦整理。
Zoe Huang:大家好,我是Twilio的Zoe Huang,Twilio是帮助企业与全球用户建立良好连接的伙伴,主要为出海企业做三件事:全球用户验证、用户增长、建立多渠道客服中心。
AI是全球热门行业,全球AI密度最高的两个地方是硅谷和杭州,我相信今天会场的AI公司密度也非常高。过去十几年,我们帮助很多中国企业从国内走向世界,不少已经在各自赛道做到头部,甚至在垂直领域成为独角兽。
经验太多,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今天只有十多分钟,我就挑一些更有意思的案例和典型挑战,帮助准备出海的AI企业少走弯路。现在我们在国内也是卷,那不如全球出海,大家一起卷。
先从一个大家都感同身受的点说起:营销电话/短信。在中国,很多人一接到营销电话就挂,我自己回国用中国手机号也经常接到;大家时间都很宝贵,我也不会跟对方多聊。所以在中国,电话营销在很多用户心里是被“妖魔化”的。
但如果品牌要出海,觉得“电话营销可以直接放弃”,那就大错特错。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地区的习惯完全不同,比如巴西用户普遍不会拒接电话。
Twilio今年最新用户调查报告显示,海外消费者与品牌沟通的三大核心渠道:一是邮件,海外超半数用户用邮件,尤其在北美、南美,这比较颠覆中国用户的认知,以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快,大家未经历完整邮件时代;二是即时通讯工具WhatsApp,就是海外“微信”,它的全球用户是30亿,而微信最新数据是12.6亿,WhatsApp在亚太地区有45%的用户,像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对WhatsApp依赖度非常高;三是语音,拉美、美国用户用语音沟通的比例已超短信。
从我们的服务经验看,出海企业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
1.0阶段:寻找稳定、低价的平台,关注SLA是否达99.9%甚至99.99%,处于打价格战的产品出海初期阶段。
2.0阶段:思考如何服务好客户、拓展渠道、关注技术,比如在出海初期,某头部电商的短信SaaS营销平台、邮件、WhatsApp都是分别外采的,因成本太高才决定自建,他们当时面临的核心难题是如何找到稳定API供应商触达客户。
3.0阶段:品牌企业开始关注讲好品牌故事、如何做到当地合规、打造丝滑的用户体验,不再只聊“价格和渠道”,而是进入本地化与合规的深水区。
出海企业一定会遇到的三大坑,我现在总结一下。
第一个坑是用户不买账。不少品牌将国内玩法照搬海外,有一个反面案例就是某茶饮品牌出海东南亚,把国内“疯狂发券、发营销信息”模式套用,我一天最高纪录收到过这个品牌8条短信,不少用户就去电话投诉,已属用户骚扰。
第二个坑是合规太头疼。各国法规不同,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踩坑。以北美为例,要在北美给当地用户发营销信息,需要先实名认证,告知当地运营商营销信息内容,不然就会违反TCPA法案(未经同意发营销信息属违法),每个违规用户需赔偿1500美金,100个用户即15万美金,折合超100万人民币。
第三个坑是花钱如流水。我们花钱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其中主动花钱比如租当地办公室、招人或升级软件,从ROI角度上来看这些多少能有一些回报。但被动花钱,在国内不常见,但在海外很常见——比如APP上线首日200万用户注册,却仅1个用户有轨迹,其余99%都是黑客注册的僵尸用户,没有用户轨迹。但这99%的注册用户也是通过手机注册,会接收短信验证码,这就需要向运营商交发短信的钱。之前马斯克刚收购X就发现,因为僵尸用户注册导致的收发短信验证码支出,一年有6000万美金。
我再分享两个客户案例。
我们有一个国内客户准备出海,总部给了出海团队两个硬性目标:第一,在三个月内明显提升目标地区的市场渗透率,同时用户规模也要快速增长;第二,要在短时间内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隐私号体系搭建起来。很多人觉得隐私号很简单,但如果放到十多个国家,要在不同市场都合规地搭建这套系统,难度就非常大。
因此,他们找到Twilio。首先,我们为他们上线了Twilio的多渠道营销平台,让他们能同时通过WhatsApp、短信、邮件等方式与客户沟通,结果用户量很快就上去了。其次,我们帮他们在中东多个国家上线了用户认证,让用户在注册和登录时都能享受到丝滑、顺畅的体验。
最后,我们为他们搭建了隐私号体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为了确保合规,我们在当地不同国家采购了DID电话号码,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号码池,同时配合Twilio的隐私号逻辑,最终实现了骑手、商家和用户三方的隐私安全。
这家客户在短短三个月内顺利完成了总部下达的目标任务,在目标市场站稳了脚跟,打赢了这场硬仗。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国内企业出海的案例。大家都知道,OpenAI也是我们的客户,这是我要分享的第二个案例。
当时ChatGPT上线后,仅仅两个月用户就突破百万。第一个难题是:如何验证这200万用户的真实性,确保不是虚假账号,也不是黑客攻击。这意味着第一道防线就是身份验证。第二个挑战是:如何通过WhatsApp、语音等渠道提升用户体验。他们不希望用户只能在网页或APP上使用,而是希望在更多常用渠道都能与AI互动。
我们是这样帮他们解决这两大难题的:
第一,我们在一天之内上线了全球用户认证,覆盖200多个国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号、邮箱注册并成为ChatGPT用户。
第二,我们为他们打通了WhatsApp Business API。这有点像微信的公众号,用户可以直接添加ChatGPT官方账号,在WhatsApp上与AI对话,体验和在APP上完全一样。
第三,考虑到北美用户尤其依赖语音,我们帮助他们上线了1-800免费语音对话功能。在美国,1-800相当于国内的400热线,呼叫免费。OpenAI给每个用户每月提供15美元额度,用户可以免费拨打,与AI通话互动。超过额度后可以自费,这同时也成为新的盈利点。
整体来看,我们帮助OpenAI的全球转化率提升了30%。这说明,想把顶级服务带向全球,就必须有合适的伙伴,把产品和全球用户真正连接起来。这就是Twilio能做的事。接下来,我请我们的工程师Kristian给大家演示刚才提到的OpenAI场景,让大家实际感受一下效果。
Kristian Slamet:大家好,我是Kristian。今天的演示不是AI本身,而是渠道对接。以WhatsApp为例,OpenAI通过我们完成了对接,还申请了蓝标认证,这意味着这是官方账号,能增强用户信任。和微信不同,WhatsApp必须绑定一个800电话号码,比如“1-800-xxx-ChatGPT”,后缀部分就是对应的账号标识。
为什么要开放WhatsApp功能?因为拉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用户在他们已经熟悉的渠道中试用。这降低了门槛,让更多潜在客户愿意尝试。同样,在美国他们也上线了语音呼叫,让不熟悉网络或年龄较大的用户,也能用电话直接体验AI。
Zoe Huang:感谢Kristian的分享。通过这个案例,大家应该更清楚Twilio的角色——是AI企业出海和海外用户之间最可信赖的桥梁。无论是AI企业还是其他行业,只要走向全球,Twilio都能提供三大应用场景:
第一是情境数据(Contextual Data)。现在海外很流行这个概念。用户进入你的平台时,我们可以收集并分析用户过往的购买记录、消费金额等信息,进而生成完整的用户画像。
第二是精准触达。有了画像,就要思考用什么渠道去沟通。比如Kristian更喜欢收邮件,而我个人更习惯短信,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渠道,把对的信息传递给对的人。这是我们一直专注的方向。
第三是生成式AI的应用。我们的AI能预测用户下一次的购买时点,甚至可能会买什么产品。这只是其中一个应用场景。结合前面两部分,就能帮助品牌更高效、更精准地触达海外用户。
所以,不论你是刚刚起步的小公司,还是已经相对成熟的企业,Twilio都可以陪你一起做大做强。
中国企业要连接全球用户,只差一个Twilio。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服务了全球超过30万家企业。大家熟悉的Uber、Airbnb、Grab、Lalamove、Stripe、Chelsea等。Twilio也得到了全球最权威机构的认可,这是我们服务能力的重要证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