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这几天,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堪称 “一波三折”。
前有特朗普放话要对中国商品加征 100% 关税,把总税率拉到 130%,还撂下 “中国反制就提前增税” 的狠话;
短短两天后,他却话锋一转,说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中国只是心情不好。”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方曾主动寻求与中方电话沟通,结果被中方推迟,这一细节让整个事件的走向更耐人寻味。而这一切的背后,都和中国近期升级的稀土、超硬材料出口管制脱不开关系。
事情得从中国的新规说起,10 月 9 日至 10 日,中国先后出台政策,对稀土和超硬材料的出口进行升级管制。
熟悉国际供应链的人都知道,稀土是制造芯片、新能源汽车、军工装备等关键领域的 “工业维生素”,而超硬材料则广泛用于高端制造、矿产开采等行业,中国在这两类产品的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一管制措施出台后,很快就引发了美方的强烈反应。
当地时间 10 月 10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率先 “开火”,明确表示从 11 月 1 日起,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 100% 关税,这意味着部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时,要面临 130% 的总关税税率。
他还放出威胁:“如果中国采取反制行动,增税会提前实施。” 大家都清楚,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 日,APEC 峰会将在韩国举行,此前特朗普已经多次释放信号,想在峰会期间和中方会面。
这么算下来,从他放话加税到峰会召开,刚好只剩 20 天左右,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美方想通过关税施压,逼中方取消稀土出口管制。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两天后,特朗普的态度就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
当地时间 10 月 12 日,他又在社交平台发文,先是安抚说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中国只是心情不好”,接着话锋一转,强调 “自己不希望中国陷入经济衰退,美国是想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中国”。
这种先强硬后软化的转变,很快就引发了外界的猜测。
其实只要梳理一下近期美方的动作,就能明白中国出台稀土管制新规的原因。
9 月 12 日,美方一口气把 23 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限制名单,其中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的企业占了大多数,这些企业的海外供应链、技术合作都受到了直接影响。
9 月 29 日,美方又发布了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规则里明确说,只要是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其持股超过 50% 的子公司,会自动被追加同等制裁,这相当于把制裁范围进一步扩大,连企业的关联公司都不放过。
到了 10 月 8 日,也就是中国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特朗普政府又追加制裁,把 19 家中国企业列入了名单。正是在美方频繁发起制裁的背景下,中国才出台了稀土和超硬材料出口管制新规,这完全是对美方无理制裁的正当反制。
就在特朗普表态变软的同一天,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公开发声。
他先是说 “中美贸易事态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呼吁中国 “选择理性的道路”,还强调 “美方也会做理性的谈判者”。
万斯还提到 “美国有很多筹码,但特朗普不希望用上这些筹码”,并表示 “未来几周,中国会告诉美国,到底是想发动贸易战,还是想保持理性”。
熟悉时间线的人都知道,万斯说的 “未来几周”,其实就是指即将召开的 APEC 峰会,言下之意就是想在峰会上和中方谈出个结果,同时还暗示美国在贸易战里有优势。
但回头看看特朗普之前扬言加征 100% 关税的强硬态度,明显和万斯说的 “不想用筹码” 相悖,美方内部的表态多少有些 “自相矛盾”。
而让美方态度软化的关键原因,很快就有了答案。
当地时间 10 月 12 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公开表示,在中国扩大稀土出口管制后,美方曾主动联系中方,希望进行电话沟通,但中方推迟了这次通话。
格里尔还在公开场合埋怨,说中国在宣布稀土新规之前,没有事先通知美国。
这一消息也印证了外界的猜测:正是中方推迟通话的举动,让特朗普意识到一味强硬行不通,才不得不转变口风。
面对特朗普的加税威胁,中国商务部在 10 月 12 日也给出了明确回应:“对于关税战,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这句话说得很实在,意思就是如果特朗普真的要升级贸易战,中国会奉陪到底,不会因为美方的威胁就妥协。
毕竟稀土和超硬材料的出口管制,是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手段,也是对全球供应链安全的一种保障,中国一直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但也绝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就在中美经贸互动紧张的这一个月里,美国国内相关行业的反应也很强烈。
9 月中旬,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就曾给美国政府提交报告,里面提到如果中国加强稀土管制,美国半导体制造企业将面临原材料短缺风险,部分芯片生产线可能被迫减产。
报告里还举了个具体例子:美国某知名芯片制造商,其用于制造高端芯片的稀土永磁体,90% 依赖从中国进口,要是供应中断,该企业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可能在 3 个月内陷入停产,这会直接影响到美国新能源汽车和军工企业的芯片供应。
无独有偶,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也在 9 月底发表声明,称中国的稀土管制可能导致美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上升,原本计划在 2025 年推出的几款新能源车型,可能会因为稀土供应问题推迟上市。
该联盟还提到,美国国内虽然也在推进稀土开采和加工项目,但短期内很难形成产能,至少未来 3-5 年内,美国相关行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很难降低。
这些来自美国国内行业的声音,其实也从侧面说明,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加税施压中国,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而可能让美国自己的行业受损。
从特朗普放狠话加税,到中方推迟通话后他态度变软,再到美国副总统和贸易代表的相继表态,这几天的中美经贸互动,其实清晰地展现出一个事实:
在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里,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美方想通过单边制裁、加征关税的方式逼迫中国让步,根本行不通。中国出台稀土和超硬材料出口管制新规,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举措,也是对美方频繁挑衅的必要回应。
接下来随着 APEC 峰会的临近,中美之间或许还会有更多互动。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不会在压力下妥协,会始终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
而美方如果真的想解决问题,就该拿出诚意和理性,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毕竟,对抗没有赢家,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