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在稀土出口上有了新动作,出台了新的稀土出口管理规定,这让美国和欧洲都坐不住了。
德国方面说,现在判断新规的影响还太早,但他们已经在和欧洲其他国家讨论这件事了。
欧洲他们也承认控制稀土出口是国际惯例,但还是表达了"担忧",说要减少对欧洲以外地区的依赖。
欧盟那边也在喊话东方,保证稀土的稳定供应。
这些反应其实很好理解,中方在全球稀土市场实在太重要了。
数据显示,中国掌握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90%的加工和93%的磁铁制造。
简单说,从手机到电动车再到战斗机,这些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中国稀土。
新规具体规定:从12月1日起,含有0.1%以上中国重稀土的国外产品,或者使用中方稀土技术的产品,出口都需要中国批准。
如果是军用目的,基本上就不会批准。
今年4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后,中国就开始管控稀土出口。
现在欧美都很着急,美国投了很多钱想自己开采稀土,但企业都觉得不靠谱;
欧盟更夸张,居然想到要去太空挖矿。
外媒普遍认为,中方选在这个时间点出台新规很有讲究——正好是外界猜测中美要会谈的时候。
稀土其实是17种能产生超强磁性的金属组合,像"工业食盐"般渗透现代生活。
手机震动、电动车电机、核磁共振仪器甚至导弹制导系统都离不开它。
中国南方特有的重稀土(如镝、铽)占全球80%,而钕铁硼永磁体(吸力是普通磁铁10倍)93%产自中国。
美国芯片业尤其恐慌,因为高端芯片制造需要精确到原子级的稀土材料。
中国从1950年代就开始布局稀土产业,如今拥有200多家研究机构和完整产业链。
关键技术如"串级萃取"使分离效率提升10倍,成本下降70%。
相比之下,美国虽想自建供应链,但开采污染大、提炼技术落后,进展缓慢。
美国正在加紧与澳大利亚、缅甸等国家合作,试图建立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但由于中方在稀土加工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这些替代方案短期内难以见效;
外媒解读这是中国对美国技术封锁的精准反制:《华尔街日报》称其"几乎前所未有";
《金融时报》发现规则类似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手段;
彭博社认为这是中美谈判前的力量展示。
今年4月中国已用稀土管制反击美国关税(美对华商品关税最高50%,中方平均33%)。
而同期中国还加强了对超硬材料、锂电池的出口管控。
有专家说,中国这是在谈判桌上"又放了一批新棋子"。
中方解释说,管控稀土出口是为了国家安全和国际义务,中方愿意和其他国家多沟通,保证全球供应链稳定。
说白了,稀土这么重要的资源,中方当然要管好,但也不会故意为难谁。
上一篇:6个重磅消息来袭,关于A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