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滴滴自动驾驶落地,再次加速。
10月11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获得D轮融资,融资总额20亿元。
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及滴滴。在官方的通告中,资金将用于加大AI研发投入、推动L4自动驾驶应用落地,助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
而此时距离其完成C轮2.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3亿元)融资,刚刚一年。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拆分至今,滴滴自动驾驶已获得数轮融资,加上此次D轮,累计融资已超130亿元。
在这背后,自然是资本市场对滴滴自动驾驶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追捧与期待。
据了解,2025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在北京和广州开启全场景、全无人测试,无人车在早晚高峰、深夜、骤雨等复杂出行场景中表现稳定。滴滴自动驾驶和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计划于2025年底交付,之后在北京、广州等地开展示范应用。
而其,也将成为百度萝卜快跑的最大竞争对手。
过去几年来,百度萝卜快跑基于先发优势,率先在北京、武汉、重庆多城,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其中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商业化运营阶段。
尤其是去年在武汉,萝卜快跑爆火出圈,并成为了武汉智能交通领域的一张名片。
根据百度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百度萝卜快跑已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等16个国内外城市,部署超1000辆无人车,累计完成超1400万次出行服务,安全行驶里程突破2亿公里。
并且有消息称,当前萝卜快跑在国内的业务运营效益正不断改善,目前其已在多个城市实现“盈亏平衡”。
显然,目前萝卜快跑,已经是坐稳了国内Robotaxi的第一阵营。
滴滴,当然是想要挑战百度的。
今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一直在加速落地。
4月,滴滴与广汽合作的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计划年底上市,并将于 2026年在广州、北京等局部区域开启投放。滴滴计划2026年通过广汽生产1000~2000辆Robotaxi车辆。
同时,滴滴还宣布2025年将在国内多个城市投放超1000辆Robotaxi,并发布了2030年部署百万辆的宏伟愿景。
截至2025年上半年,滴滴已在上海、广州、北京、武汉等11座城市部署了超3000辆L4级自动驾驶测试车,累计测试里程突破8000万公里。
虽说与萝卜快跑还有一定距离,但在Robotaxi这一本身赛道上,滴滴自带出行打车基因,这一方面决定了,滴滴必然要尽可能地去争夺这一市场,同时也意味着,滴滴自动驾驶一出场,就有着天然的场景优势,基于滴滴出行生态,容易实现网约车到Robotaxi的过渡与切换。
根据滴滴2025年Q2财报显示,包括中国出行和国际业务在内的核心平台订单量达到44.64亿单,同比增长15.2%。其中,中国出行订单33.76亿单,同比增长12.4%,季度日均达到3710万单;国际业务同比增长24.9%至10.88亿单,季度日均达到1196万单。
拿国内出行来说,基于这日均3710万单的规模,一旦政策放开,滴滴自动驾驶就能在用户端快速完成Robotaxi的布局。用户在使用滴滴叫车时,可能会逐渐匹配到 Robotaxi 服务,无需额外的操作和学习成本。
可以清晰看出,随着各地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拥抱与开放,萝卜快跑将与滴滴自动驾驶,不可避免的发生正面对抗,
但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在Robotaxi市场持续扩容的背景下,百度与滴滴将形成“双寡头”局面,市场上其他一众玩家,将会被挤下牌桌。
毕竟Robotaxi对于技术,对于生态,对于场景,都有着超高要求,稍微实力不济,便就会被市场淘汰。
Lanmeih/今日话题
你会坐无人驾驶出租车吗?
咱们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