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蓝裕文化,好内容不容错过 ✦
2025 年的中秋与国庆连在了一起,蓝裕酒类规划院的同事,走访调查了北京商超、饭店,深深感叹道:中国酒业变天了。蓝裕的调查与走访记录如下:
我们走访了盒马、物美超市、茅台连锁专营店等,发现今年无论月饼的堆头、数量还是品种,都比往年少了很多。
物美的酒类堆头,几乎与平时没有区别,礼盒也没看见顾客购买,唯一的一位酒类推销员是北京二锅头的,向我们推荐二锅头礼盒。原来汾酒、国窖、郎酒、古井、洋河等名酒的各类礼盒,几乎不见了,更没看见中国的葡萄酒礼盒 —— 我们走访了好多家超市,几乎没看见国产葡萄酒礼盒;在盒马,看到了奔富和威士忌的礼盒,国产葡萄酒礼盒难觅身影。到我们设计院南门和北门出口的两家茅台专卖店调查,店员告知,今年中秋国庆期间茅台没涨价,但流水跟往年持平。实际上,我们聊天近四五十分钟,也没见一个客户来买酒。
2.啤酒、奶茶外卖与即时零售改变了一切。蓝裕在大厅调研时,看见一位外卖小哥走进来,在服务员引导下,给一桌客人送外卖 —— 啤酒和奶茶。现在大家刚点完菜,就会在美团上点自己爱喝的啤酒和奶茶,菜还没开始上,点的精酿啤酒和奶茶就到了。大家基本以吃饭、喝茶、喝饮料为主,一桌喝白酒的都没看到;即便小酌几杯,也再也不会出现过去 “喝大酒” 的情况。
3.楼上的包间大概有几十个,我顺便跟服务员聊了聊,服务员说只有两桌客人在喝酒,且只开了茅台;一个十几人的包间,也就三五个人喝酒,其他人几乎都不喝酒。朋友说:“四十岁以上喝酒的‘老登’越来越少,现在老登们见面,聊的都是‘你今天走了多少步’,‘到哪里跑步了?’,不再吹嘘昨晚和谁喝大酒了。”
4.社交方式发生变化。现在年轻人对过去的酒局方式不再热衷,更关注自身喜好,不喜欢的会明确拒绝,自己想喝什么就点什么;不少人在国外上学、工作时习惯了 AA 制,与同事吃饭也会采用 AA 制。过去的劝酒、敬酒、搅酒,在如今 “谁喝多了谁就得担责任” 的情况下,即便年龄大的人,也没有以前喝得那么起劲了。
5.中秋国庆假期里,我前后参加了好几次聚会,其中有两次印象格外深刻 —— 整桌人都滴酒未沾。在场的人里,年龄最小的也已三十多岁,放在过去,这个年纪常被认为是 “该喝大酒、拼酒局” 的阶段;年龄最大的五十六岁,按以往的聚会习惯,也总少不了几杯酒助兴。可这两次,没有一个人主动提议喝酒,大家就围坐在一起,简单吃些饭菜、随意聊聊天,桌上没有劝酒的喧闹,气氛却依旧轻松融洽。
想起以前的聚会,好像总默认 “不喝酒就少了点氛围,连吹牛聊天都没了劲头”,但这次明显不一样。饭桌上,大家聊得更多的是当下的生活状态,时不时会感叹经济环境的艰难,也会坦诚地说起对未来的担忧。聊到最后,几乎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与其把精力耗在酒局上,不如多顾着点身体,少喝酒、少折腾,把状态调整好才是眼下更重要的事。
6.饭局上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当前经济、楼市现状或所在单位的情况。也许是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不再像以前那么豪爽;这种情绪,再加上没有酒精的刺激,更加剧了酒类消费的减少。
7.我打滴滴回家,和滴滴司机聊了起来。司机告诉我:“现在一周也不一定能拉到一个喝大酒的乘客,以前一周要拉好几个吐在车里的酒鬼;现在就算到了晚上十点之后,也很难拉到喝大酒的乘客。现在年轻人和很多商务人士,几乎都不劝酒、不喝酒了。”
能量是守恒的,市场是变化的 ——“谁” 在消失,“谁” 在崛起?
白酒:从 “宴请礼品” 转向 “自饮社交”
高端名酒(汾酒、国窖、郎酒等):并未消失,而是销售渠道更加隐蔽和精准。它们更多流向核心圈层、企业定制和真正的商务宴请,而非在超市等待普通顾客;对它们而言,超市渠道的展示意义已大于销售意义。
蓝裕观察到,2025 年劲牌正以 10% 的增速发展,这一增速独立于中国其他酒类品牌 —— 这种 “民酒” 的快速增长,说明当人们减少面子消费时,品质可靠、价格实在的 “口粮酒” 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这也反映出白酒消费正在回归其饮用本质。
国产葡萄酒礼盒的消失,是最令人痛心但也最值得反思的现象,
国产葡萄酒长期被捆绑在 “商务宴请” 和 “节日送礼” 场景,当这两类场景萎缩,便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进口葡萄酒(如奔富)与威士忌的 “坚守” 仍有结构性行情,尤其是品牌价值较高的进口葡萄酒 —— 如奔富(Penfolds)已成为中国市场的 “硬通货”,其品牌力足以支撑其礼品属性。
奶茶、精酿啤酒的爆发,以及威士忌(特别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流行,代表了更现代、更国际化的生活方式,深受年轻消费者和高净值人群喜爱,它们正在蚕食传统白酒的礼品市场和自饮市场。
如同中国经济一样,中国酒业也正在经历一次巨大变革 —— 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和消费侧升级。
对于酒企而言,过去依靠渠道压货、包装营销、吃政策红利和礼品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白酒企业的出路有两条:要么像茅台一样稳固超高端地位,成为奢侈品(当然,中国不可能有太多茅台级别的企业,否则老百姓也消费不起);要么向下深耕,做好高品质的 “民酒”,像劲酒一样,价格亲民、受老百姓喜爱。
葡萄酒企业面临的问题,可能比白酒和啤酒更严峻。葡萄酒企业必须沉下心来做品牌、做品类,讲好中国风土故事、提升产品品质,并开拓更丰富的消费场景,而非只盯着获奖、商务宴请和高价格礼品篮。
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更健康、更理性、更多元化的酒类消费时代。选择权真正回到了消费者手中,人们开始为品质、为喜好、为体验买单,而非仅仅为 logo 和包装买单。
所以,从 2025 年中秋开始,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面子” 消费退潮、“里子” 消费崛起;跟风消费减少、个性消费增多;“渠道为王” 让位于 “用户为王”;单一品类垄断被多元品类并存取代的新酒业时代。
这场 “变天”,对有的企业是寒冬,对有的企业却是春天。它逼迫整个行业回归本质 —— 为消费者酿造真正好喝的酒。
-END-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酒体验设计,白酒营销策划,体验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声明:本文图片部分由AI生成,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由蓝裕文化编辑整理我们未能找到出处,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