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的股市,沉闷得像一锅永远也烧不开的温粥,散发着咖啡因和焦虑混合的苦涩味道。交易大厅外,弥漫着烟草的气息,散户们神情各异,紧盯着手机屏幕:有人捶胸顿足,咒骂着“又被割了韭菜”,仿佛被收割的麦穗般无力;有人却眼神闪烁,悄悄点开下一只“热点股”,希望能抓住那根虚无缥缈的救命稻草。
回想起去年底的某个傍晚,在深圳罗湖区拥挤的街边,一位穿着拖鞋的老大爷对着红绿交错的K线图喃喃自语,仿佛一个神秘的预言家。“大趋势看月,机会看周,命运靠日。”这句话像一句古老的咒语,飘散在嘈杂的空气中,引得周围几个路人偷偷记在备忘录里,期望从中窥探到财富的密码。曾几何时,我也被人问起:“月线、周线、日线,到底该看哪个?”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然而,技术指标真的能指引方向吗?3月12日,深证成指收盘时重挫2.3%,哀鸿遍野。雪球上,有人绝望地写道:“无脑买入,已经亏到怀疑人生。”评论区里,抄底、加仓、梭哈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如同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般疯狂。然而,也有冷静的投资者发了一张MACD截图,两条曲线像一团纠缠不清的毛线,令人望而生畏,谁也无法预测接下来的走向是生是死。
一天之后,我潜伏在一个小型投资群里。群主用嘶哑的声音反复强调:“月线走坏了,千万别进场!”立刻有人反驳:“可是周线刚刚形成金叉啊!”群主沉默片刻,甩出一张截图——三十周线像一根冰冷的铁丝网,横亘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精准地卡在那里,让人进退两难。
2025年的市场,每个人都在等待明确的信号,渴望一根能够扭转乾坤的K线,期待主力机构露出蛛丝马迹,期盼MACD的底背离能够带来救赎。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底背离早已沦为笑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所谓的“底”,终究是有人抄的,但那个人绝不会是你。
一位做空的朋友,平时沉默寡言,那天却突然发来一条语音,带着一丝苦涩:“我死死守着日线,结果发现日线的金叉有时候比彩票还玄。”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日线的二次金叉,零轴之上——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那天,他刚刚忍痛割肉止损,损失了七千八百元。在这个充斥着贪婪与恐惧的市场里,冰冷的数据远比主观的情绪更加诚实。
4月8日,市场突然迎来了一波微弱的反弹,有人兴奋地高呼“主力回来了”,然而,当天北向资金净流入仅为1.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相去甚远。人们开始质疑,那些所谓的“技术共振”,难道仅仅是一个可笑的幻觉,是资金流动制造的虚假繁荣?
为了扳回一城,有人试图利用各种加仓策略。金字塔加仓、倒金字塔、平行加仓……这些术语在2025年的B站上早已泛滥成灾,变成了高频弹幕。有人自嘲道:“金字塔加仓,最后变成了金字塔尖上的猴子,进退维谷。”还有人尝试倒金字塔加仓,结果直接被埋在底部,血本无归。三月下旬的某天,一位自称“铁头韭菜”的网友在群里直播加仓,前两次还故作轻松地抖机灵,第三次便陷入了沉默,最终,群里只剩下“大家千万别学我”的劝诫。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刚入市两个月的年轻人,他眼神迷茫,语气无奈:“我不想每次都赌,但如果不赌,好像什么也等不到。”说完,他开始拆快递,桌上摆着一盒刚刚网购的速溶咖啡,廉价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在现实世界里,每一个渴望成功的普通投资者,都像他一样,既充满紧张感,又带着一丝无厘头的盲目。
这个故事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结局。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里,每个人都在等待救赎的到来,然而,当救赎的钟声真正敲响时,大多数人却依然在犹豫不决,下一秒,市场行情早已切换了剧本,留下无尽的遗憾和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