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马强
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9月29日,深圳市晶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存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联席保荐人为招商证券国际、国泰君安国际。
晶存科技招股书封面
▍专注于嵌入式存储产品,于全球该市场独立存储器厂商中排名第二
招股书显示,晶存科技成立于2016年,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存储产品独立厂商,主要专注于嵌入式存储产品及其他存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的嵌入式存储产品包括基于DRAM的产品(DDR、LPDDR)、基于NAND Flash的产品(eMMC、UFS)、以及多芯片封装(MCP)嵌入式存储产品(eMCP、uMCP,ePOP)。公司的其他产品主要包括固态硬盘和内存条。除了产品销售外,公司还为部分客户提供测试及存储技术服务,作为存储解决方案的补充。公司产品的终端应用覆盖了消费电子,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教育电子、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以及工业领域和智能座舱系统等多元化场景,并为上述终端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及高耐用性的数据存取能力。
招股书称,面向AI全域变革,公司为上述终端设备的全面AI化转型升级提供存储应用技术的赋能,为AI手机、AI PC、机器人及智能座舱系统等跨时代产品落地提供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存储方案。公司专注于存储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已经成功研发出包括闪存主控芯片设计技术、存储颗粒分析技术、产品设计及先进封装设计技术、固件技术及高效测试技术等核心技术。公司凭藉领先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安全强韧的供应链生态、品质至上的生产管理体系、敏捷高效的客户服务水平,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于全球的竞争格局方面,招股书显示,全球半导体存储产品行业是一个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出货量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存储产品市场规模达138亿块。预计未来五年,随着AI技术突破带来的新的存储需求与存储产品本身的技术产品升级驱动,到2029年全球半导体存储产品以出货量计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94亿块,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1%。全球嵌入式存储产品市场由存储产品原厂(IDM)和独立存储器厂商组成。公司在该市场主要与全球及当地独立存储器厂商竞争。以2024年的出货量计,前五大嵌入式存储独立厂商占据7.1%的市场份额。公司在全球嵌入式存储市场所有独立存储器厂商中排名第二,占据1.6%的市场份额。
股东方面,招股书显示,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文建伟合计控制晶存科技约54.98%的股份,为控股股东。
▍收入攀升但净利润呈波动态势,现金流紧张
财务数据方面,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晶存科技实现收入分别为20.96亿元、24.02亿元、37.14亿元;同期利润分别为4441.7万元、3701.3万元、8888.7万元,净利润呈现一定的波动态势。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为20.60亿元,同比增长19.33%;期内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减少6.2%。
综合 损益表概要
招股书还显示,公司现金流较为紧张。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均为净流出,分别为-1.79亿元、-2.29亿元、-4.90亿元、-2.61亿元。而且,2022-2024年,公司现金流出呈持续扩大(恶化)趋势。
究其原因,市场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受行业周期性影响,存储行业具有强周期性特征,价格波动剧烈,加大了现金流管理难度;其次,公司本身在运营资本管理上应该存在一定问题。从供应链管理上看,公司供应商高度集中,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超过 75%,导致现金大量流出;公司业务快速扩张,带来较大的营运资本需求(如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增加等),存货占比较高,也会造成大量现金遭“固化”、不能及时转化为可支配的现金流,而公司客户回款管理则存在延迟等不足,这都加剧了现金流压力。此外,公司毛利率相较于同业优秀企业偏低,较低的低毛利率,意味着公司每单位收入中可用于覆盖运营成本和形成现金积累的部分较少,这也直接削弱了公司现金流的生成和回流能力。公司此番选择拟港股上市,应该也有从资本市场募集数亿乃至数十亿元融资,大大缓解资金压力的考虑。
▍公司提示汇率、存货、客户依赖等风险
风险因素方面,晶存科技在招股书中提示了汇率、存货、客户依赖等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财务业绩受外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自中国内地境外业务产生收入人民币11.37亿元、人民币14亿元、人民币22.7亿元、人民币10.48亿元及人民币10.51亿元,占各期间总收入的约54.2%、58.4%、61.1%、60.7%及51.0%。公司的海外销售主要以美元结算,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过往一直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随著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及海外收入增加,公司可能面临更高的外汇风险敞口。汇率波动可能因各种非公司所能控制的因素而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或其他货币的汇率大幅波动可能导致汇兑亏损,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整体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倘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大幅升值,公司可能难以维持稳定的财务表现,而公司海外盈利的相对购买力可能下降。随著公司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及增加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公司可能面临更高的外汇波动风险敞口,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存货风险
公司未能有效管理存货,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流动资金可能会受到重大及不利影响。
于往绩记录期间,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以及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存货分别为人民币6.82亿元、人民币8.73亿元、人民币11.62亿元及人民币20亿元,分别占各期间流动资产的约65.6%、58.1%、50.0%及61.6%。公司相对高的存货水平,主要受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以及为确保供应稳定并满足客户需求而采取的积极备货策略所推动。尽管此举旨在支持生产并确保及时交付,但公司的存货管理仍然面临固有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为应对与存货估值相关的风险,公司已审慎根据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情况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然而,如存储市场的供需动态发生不利变动,如市场价格下跌或毛利率下降,公司可能面临进一步存货跌价或减值损失,这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以及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公司分别录得存货减值拨备人民币7530万元、人民币1710万元、人民币4160万元、人民币2770万元及人民币3640万元。虽然公司已实施供应链管理机制以减轻风险,但由于行业的动态特性,需求预测仍存在固有的不确定性。倘若公司的预测不准确或未能有效调整存货水平,可能导致对公司的业务经营、财务表现及整体市场竞争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客户依赖风险
前五大客户收入贡献占比高,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止年度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49.7%、45.0%、49.3%及33.7%,而来自公司最大客户的收入则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22.4%、21.0%、14.8%及10.6%。公司对集中客户群的依赖,使公司面临与任何主要客户销售大幅下降相关的风险。任何有关下降,均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审读:方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