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举国欢庆,祖国的生日热烈来临。但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悄然爆发了一场政治风暴,联邦政府全面停摆,陷入了停滞状态。
对于熟悉美国政坛的人来说,这样的局面并不陌生,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财政拨款僵局,政府停摆的情况已发生过14次。不过,这一次的危机却显得更加严峻,气氛也不同以往,不再只是走过场的政治角力。
事情的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所有公共支出都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每年的财政年度从10月1日开始,如果国会没有在9月30日之前通过预算案或临时拨款决议,政府将立刻失去资金来源,无法正常运作。
过去,大多数停摆事件都仅仅是两党之间的短暂对峙,几天内便能达成妥协。即使是2018年到2019年间的长达35天的停摆,也不过是一场延续时间较长的政治博弈。但这次局势却截然不同。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的立场对立,使得双方提交的应急拨款方案互相否决。民主党坚持保留医疗补助计划的资金支持,而共和党则认为其中夹带了过多“不必要”的议题。最终,谈判破裂,沟通陷入完全停滞。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次政府关停远非短期的“休克式”停运。以往,虽然雇员会被迫无薪休假,但恢复运营后薪水会得到补发。然而,这次白宫却要求各个机构提交永久性裁员名单,优先裁减那些与总统执政重点不符的职位和项目。此举无疑打破了美国政治长久以来的默契,约80万名联邦公务员的命运成为了两党博弈的筹码。
一些机构,例如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经将81%的员工遣散回家。消费者投诉热线无人接听,新型电子设备的审批工作也完全停滞。可以说,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停摆,而是一场对政府职能系统的深度拆解。
停摆仅一周,经济损失就已经高达70亿美元。表面上看,激烈的政治博弈成了焦点,但真正承担代价的,却是普通民众。首先,经济运行整体受到影响。专家预测,每周的政府停摆将导致大约7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旅游业受创严重,每周损失近10亿美元,依赖游客的小企业主苦不堪言。公共服务也陷入混乱,前往国家公园的游客往往碰上“闭门羹”;急需办理护照的民众则只能眼睁睁看着移民服务窗口空无一人。
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困境尤为明显。孕妇和婴幼儿的营养补助可能会中断,住房援助和取暖补贴也将被无限期推迟。最具讽刺性的是,尽管空中交通管制员被要求继续坚守岗位,但他们的工资却遥不可及。多个主要机场已经发布预警,表示由于人力短缺,航班延误和取消将成为常态,出行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
更严重的是,政府失去了关键的经济数据发布。劳工统计局宣布,在停摆期间将停止发布就业率、物价指数等重要宏观经济指标,等于是让国家的经济决策者和市场都失去了方向,进入了盲目摸索的状态。摩根大通的分析师指出,美国经济正因高关税和大规模裁员等问题而步履维艰,而这场停摆无疑是雪上加霜。
实际上,这已经超出了制度制衡的范围,更像是两党将国家治理体系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国会高层议员照常领取薪水,而基层公务员却面临生计困境,彼此推卸责任,争相甩锅。更有甚者,虚假视频和断章取义的历史照片被频繁用于攻击对手,国家治理逐渐沦为一场“比谁更糟”的竞赛。
这种政治操弄的破坏性愈发严重。如果不加以制止,未来政府关门可能会成为常态,而最终买单的,将是那些无辜的美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