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做法简直是病急乱投医。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他们竟然计划对中国的稀土加税,这简直是自掘坟墓。中方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见面时,讲了两句耐人寻味的话,欧盟要好好思考一下。
回顾中美贸易战,中国在关键时刻推出了“稀土断供”的强硬手段,这直接打击了美国的关键利益,让特朗普不得不退避三舍,而欧盟也为此紧张不已。
众所周知,美欧的许多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稀土,特别是在军工、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没有稳定的稀土供应,哪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运转。而中国正是全球稀土的最大供应国,一旦中国断供,美欧的高科技产业几乎会停滞。
目前,美欧市场的稀土几乎全部依赖中国,如果中国停止出口,他们的高科技产业将面临巨大挑战。所以,美方选择通过暂时停战来换取中国的稀土,而欧盟却在考虑加税以及限制稀土的最低价格,试图自给自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但说实话,欧盟的想法虽然很好,现实却非常残酷。想要摆脱中国的稀土控制,美欧并非近期才开始,他们已经尝试了好几年的各种办法,但收效甚微。要知道,中国能成为全球稀土产业的领导者,是经过数十年积累和发展才有的成果,这样有壁垒的产业,怎么可能短时间内被其他国家轻松攻破?
即使是强如美国,也不得不在稀土供应上向中国低头妥协,欧盟凭什么敢挑战中国呢?真不知道是谁能想出对中国稀土加税来保障欧盟稀土供应的这个主意。实际上,中国已经严格管控稀土出口,欧盟获得的稀土就已经很有限,如果再加税,出口量只会减少。欧盟真的敢这么做吗?这岂不是在自断后路?
而且,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欧盟恐怕至少需要五到十年,这可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从未打算把稀土作为武器来威胁欧盟,我们依然愿意与欧盟合作。中方在会见冯德莱恩时,明确表示:我们愿意与欧方一道,秉持建交初心,加强合作。对于中欧关系,中方还给冯德莱恩提出了两句具有深意的话:“从建交到现在,尽管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总体上中欧关系发展得还不错。双方能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持续沟通,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方的话既是对中欧关系的肯定,也为解决双方矛盾指明了方向。现在就看欧盟能否听取中方的建议了。
2024年,中欧贸易额已达到7800多亿美元,尽管中欧关系经历了一些波动,但双边贸易依然保持稳定,这充分证明了双方有许多共同利益,而且合作可以实现双赢。
同时,中方也给中欧未来合作指明了道路。遇到矛盾不可怕,关键是要解决。如果双方能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找到共识,就能达成互利的协议。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不能急功近利。
中方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欧盟是否愿意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如果欧盟能够领悟中方的话,认清中欧关系的本质,看到合作的好处,放下偏见,双方关系就能逐步回暖,回到正轨。
只要中欧关系稳定,欧盟完全没有必要为稀土供应问题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