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动真格了,几乎断供欧盟稀土,关键时刻,冯德莱恩认怂,拒绝美对华制裁要求。
今年8月,中国对欧盟的稀土磁铁出口量达到2582吨,比7月增加了21%。这一数据被海关总署公布,并迅速引发了全球关注。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则减少了5%,仅为590吨。稀土磁铁是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原材料,尤其在高科技领域和军事工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欧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早已不容忽视。根据彭博社的报道,欧盟在多个行业中,包括汽车制造、风能、电子产品等,广泛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随着中美贸易战加剧,中国在稀土出口上的举措成为了其战略性反制手段。欧盟也深知,若中国完全断供,将面临严重的供应短缺问题,特别是在稀土依赖较重的制造业领域。
这种局面在今年年初已经有所显现,当时欧盟的多个行业曾因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而遭遇生产中断。据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透露,欧盟企业在8月份遭遇了七次生产中断,预计9月份还将有更多停工的情况。
这次,欧盟在特朗普的施压下没有选择进一步惹怒中国,而是默默承受了美国的经济压力,避免了与中国的全面对抗。可以说,稀土的“断供”成为了中国为逼迫欧盟做出独立决策的筹码。
在此背景下,冯德莱恩于近日在接受比利时《晚报》采访时明确表态,欧盟将不会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对中国和印度加征100%关税。特朗普的要求最初是基于俄罗斯能源的购买问题,他认为中印大量购买俄罗斯能源,在变相支持俄罗斯,从而加剧了俄乌冲突的持续。
特朗普公开表示,如果欧盟率先对中印加税,美国将“跟进”。然而,冯德莱恩指出,欧盟将继续与美国合作,特别是在对俄制裁上,但“关税政策必须由欧盟自主决定”。她强调,欧盟理解特朗普的关税建议,但决定将通过其他方式直接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而非通过加税中国和印度。
这一表态可以看作是对特朗普施压的一次坚决拒绝。在欧盟看来,尽管欧盟与美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立场一致,但若根据特朗普的要求进一步激怒中国和印度,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尤其是欧盟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而印度也是欧盟正在努力推进自贸协议的关键伙伴。
冯德莱恩的拒绝并非一时的决策,而是在充分考虑到欧盟的经济利益后作出的理性选择。根据《金融时报》分析,欧盟目前面临着与中国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尤其是在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供应方面的依赖,这意味着任何来自中国的反制措施都会对欧洲企业造成直接打击。
冯德莱恩的表态也凸显了欧盟在面临外部压力时,如何通过平衡自身利益,避免成为美国战略的“代罪羔羊”。
事实上,在稀土问题上,欧盟已经不止一次遭遇困境。随着中国加强对稀土的管控,欧盟企业在去年就曾因稀土供应短缺而遭遇生产停滞。据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欧盟企业申请的出口许可证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获得批准,导致许多行业面临严重的供应链中断。
特别是对于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来说,中国的稀土供应至关重要。德国是欧盟经济的引擎,其汽车产业特别依赖稀土来生产高效能的电动汽车电机及其他高端零部件。如果中国继续控制稀土出口,欧盟很可能面临产业停滞和就业问题。
特朗普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迫使欧盟站在自己的一边,显然是以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为基础,忽视了欧盟的经济现实。美国的算盘很清楚:一方面,通过加税迫使欧盟对中国和印度施压,以削弱这两大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避免与中印发生直接冲突,因为这会严重影响美国与这两个大国的经贸关系。
然而,欧盟显然不愿意成为美国地缘战略的牺牲品。冯德莱恩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欧盟将继续努力推动与印度的自由贸易协议,并希望加强与其他“重要”伙伴的合作,这一表态表明,欧盟正在寻求经济自主的同时,也在加速减少对俄罗斯和美国的依赖。
此外,冯德莱恩还特别强调了欧盟对美国的“感谢”,她表示,欧盟将继续支持美国推动结束俄乌冲突的努力,但不会将自己的经济利益完全交由美国主导。这表明,欧盟在全球战略中,正在努力实现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冯德莱恩的拒绝让特朗普的计划落空,凸显了欧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通过平衡各方利益,避免站队于某一方。
但欧盟的“自主决策”是否能持续?它能否在经济和政治的博弈中找到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一切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而对美国来说,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盟友”之间的真正关系,避免因一时的施压而导致长期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