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最近七国集团(G7)正在与欧盟密谋,要联手针对中国的稀土出口。
G7准备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规定稀土的价格下限,不仅如此还考虑对部分中国出口的稀土征收关税。
这消息一出,不少人都乐了,七国集团和欧盟似乎没搞清楚,在稀土问题上,是中国“施舍”给他们饭吃,怎么还分不清大小王呢?
那么G7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个计划真的能奏效吗?
最近的西方国家颇有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样子。
9月20日,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稀土出口量已经达到了2582吨,环比增长超过了两成,大部分的都流向了欧洲,可以说是缓解了欧洲的燃眉之急。
然而记吃不记打说的就是他们,今年4月,中方实施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西方企业没有稀土随即就哀嚎着稀土荒”,指责中国“稀土武器化”。
现在稀土够用了,G7就开始和欧盟商量着对华“下黑手”,计划设定所谓的“稀土价格下限”来推动自己国家的产能建设,不止如此,还考虑对中国的部分稀土出口征收关税。
本月初G7的技术团队就在美国举行了会晤,一起参加的还有澳大利亚,这次会议核心讨论是,要不要在关键矿产领域提高外国投资的门槛,主要是限制对华的投资。
另外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地理限制,限定公共采购招标中对特定国家采购的稀土配额,着重也是针对中国的稀土。
G7还在会议中讨论了要对中国稀土和小批量的金属出口征收关税,也就是说G7是打算效仿美国制裁俄罗斯石油那样,设定稀土的价格下限。
这种设定价格干涉市场的行为,在3年前的2022年美国和G7就已经干过。
当时西方希望通过设置对俄罗斯石油的价格上限来迫使俄在俄乌冲突中服软,可没想到的是美西方国家纯属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为G7设置的俄油上限价格已经接近了俄罗斯石油的开采成本,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卖给你我也亏钱,不卖我也亏钱那我干脆不卖了。
所以西方国家就要面临能源短缺的风险,有些依赖能源的国家就不乐意了。
毕竟G7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虽然一致通过了这个政策,可每家各有自己的小九九。
说德国作为工业国家,对能源需求量极其大,十分依赖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和石油,这次制裁导致国内能源短缺,所以对限价的政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俄罗斯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很快就找到了其他的石油市场和运输方案,你G7制裁我,那我俄罗斯绕开G7保险渠道做运输不就能避免被制裁了吗?
再说排除G7和欧盟市场,亚洲多的是国家想要和俄罗斯做石油贸易,比如说中国和印度,就主动承接了俄罗斯石油的出口量,让俄罗斯石油出口不至于暴跌。
这下G7有些进退两难了,如果退一步把价格上限定的高一些,这又无法影响俄罗斯石油收入,可低了,俄罗斯又不做这个生意。
所以G7和欧盟制裁俄罗斯,最后没能达到预期,反而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欧洲石油价格飙升。
在石油这个俄罗斯还不算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尚且靠着限定价格来制裁都会失败,G7重新对中国稀土再搞一次,也不过是重蹈覆辙。
要知道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是当之无愧的“大哥”,俄罗斯石油还能找中东国家做替代,但中国的稀土能找到替代吗?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超过60%,但是在加工阶段的控制直逼92%,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是垄断的。
今年4月的时候,美国就对中国采取了关税制裁,不过中国也迅速反制,除了加征关税之外,就是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可不是只针对美国,而是直接收缩了稀土对全球的出口量,一下子美西方国家就开始哀嚎,虽然美国一直在搜寻替代中国稀土的代替品,可一时间还是无法解决稀土问题。
稀土并非中国独有的,比如澳大利亚还有加拿大等国家都有稀土储备,但是稀土产业链建设困难,加工阶段进度迟迟没有进展,完全无法填补空缺。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再到先进武器装备、航空航天部件都需要稀土作为原材料支撑。
之前英国的《金融时报》就公布了 ,中国占全球稀土磁铁市场的四分之三,而美国仅仅才占了3%。
在中国不可替代的基础上,G7强行推行了稀土的限价,最后只会引发自己国内的市场反噬,推高制造的成本。
而中国也不会坐以待毙,会加大对东南亚和南美国家的稀土资源合作来保障自身的资源供应链。
所以最后G7的所谓“限价令”只会成为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尝试,不仅不会限制中国,还会帮助中国加速稀土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