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商家就可以人均一个AI 经营代理人。就像汽车自动驾驶一样,不再依赖车主个人的驾驶水平。”
撰文|樊荣章
编辑|翟文婷
AI大模型正在日益渗透产业,且创造新的价值。这点被越来越得到证实。
C 端用户可能是感知体验创新最早的,AI对生产力的变革、投入产出比发生变化,则要从B 端商家处寻找答案。
比如,现在每个月,超过40 万商家使用1688 经营数字人。所谓经营数字人的意思,就是AI 理解商家的生意,从商家处获得经营目标,之后就自主帮助商家经营生意。老板只需要定期看周报就好了。
过往一款AI 产品好不好用,一定程度上依赖使用者的操作水平,prompt (提示词)是不是写的足够准确丰富。B端AI 产品尤其如此,本来是技术平权,反而造成更大的鸿沟。毕竟只有大企业才有财力部署更前端的技术方案,招徕更优秀的人才。
1688经营数字人的意义在于,摆脱了这种束缚。相当于,每个商家都免费拥有了一个水平相当的AI 经营代理人。就像汽车自动驾驶一样,不再依赖车主个人的驾驶水平。
显而易见的结果是,原先一个商品的发布就耗时23 分钟,而一些商家的SKU 可能达到几千个。这意味着每月必须有固定两个人力负责发布商品。现在这些AI 就能搞定。这对中小商家是极大的吸引力。
但AI 并非已经一飞冲天,无所不能,比如幻觉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前段时间,1688CTO霍承富、1688商业化负责人齐晓宁曾就AI toB 等关键问题,跟媒体进行沟通。我们将一些关键信息点分享给大家。
AI能给toB创业,带来哪些新灵感或新方案?
AI 对1688最大的一个价值在于解锁了更多的用户需求。如果没有 AI,用户可能不会把场景或者一些需求表达在这里。
ToB 生意为什么不先做个PC 版?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时候,以ChatGPT 为首,都是先PC 后APP。
阿里内部的确有挑战声音,为什么 1688不做个 PC 版?毕竟很多商家的经营动作还是在电脑,而且PC的成本非常非常低,一个网站,能力都搞定。
1688AI 版直接做 APP 的原因,技术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未来的趋势是,每个个体都是「老板」,「员工」就是AI。我们唯一要去做的事情,就是在关键环节通过一个简单的方式去做check。这种交互可能是未来的眼镜,未来的手机,或者未来的手表,不可能是回到 PC 端。
商家集中使用的AI 功能主要是哪些?他们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
去年1688 商家数字人发布了第一版,主要是两个功能:所有流程一键完成,客户自动帮商家接待,AI 一键发布商品。除此之外是生意经营AI化。每个行业每年平台都有二三十场营销活动,如果商家人为标记在日历提醒报名选品,也是很大的工程。现在有数字人,预先设定好价格,交给AI,就会自动代替商家参加所有营销活动。
1688推出这两个功能的初衷是想帮助经营能力有限的企业,利用AI尽快将业绩水平提高到中位数。结果利用 AI 能力的反而都是头部企业,中小企业使用 AI 工具也是有成本的,比如理解成本和接受成本。
今年数字人发布到第三版,就变成任务完成型。商家只需要设定GMV,买家数量,询盘数量等目标,之后就不需要再参与执行,AI 负责完成所有交付,你只需要看日报和周报。这个版本就激发了中小商家的热情,使用门槛降低了。
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如果出现大模型幻觉怎么办?比如AI给商家的经营方案,如何避免出现错误。
我们所知道的是,1688数字人经营至少是按月维度的交付,不做一天或一周的计划。按月起步,就会把计划分解成很多任务,在大模型里面叫 Planning。实现有多种方式:比较人工的 Workflow,或是自我反思的 Reactive 方式。
除这些技术架构外,还有几层保障,基于模型架构,团队会做 Workflow 的人为标注和检查,不断对 Workflow 的规划模型做强化学习,告诉他什么样才是正确的,减少大模型的幻觉率。
最底线的保障是,所有涉及到有可能给商家造成损失的节点,平台都设置了防火墙。比如投流,AI 是基于商家设置的ROI 边际去执行,如果效果不好,所有投放立即停止,并且向商家报告。
1688 的AI 模型底层能力是什么?
底层是基于阿里千问模型,但是工厂的特质、供应链信息等体现在产业大模型,还需要时间。因为这些都是基于1688 工厂数据解构出来的关键能力。
据我们所知,1688 内部建设的重点,是希望投喂一些私域数据,强化模型的核心参数,继而产品变得更强大。如果做不到这点,还是基于通用任务的规划。
底层模型的核心使命是,组装能力之后,服务不同垂类的用户。比如1688、阿里国际、淘天等等。这也是不同业务的解题思路,否则每一块业务都是端到端去做,技术成本过高。阿里集团也在有意识地收敛跨BU 的算力。
群核科技的陈航说,亚马逊会对AI 生成的图片做降级处理。很多内容平台对AI 元素的态度也很暧昧,一边鼓励一边闲置。1688 AI 过往是否发生过一些负面效应?平台的态度又是什么?
国家政策是规定,所有AI 内容必须要有标识。除此之外,不要让AI 的内容误导用户。1688 是坚决拥抱AI 的。
对内容平台来说,用户感兴趣的视频就是好内容。对1688来说,能够表达清楚产品卖点的图片、用户感兴趣的商品,就是好内容。AI素材的标准一定是更精准和准确的向买家表达整个商品的特性。据说平台有过数据统计,生成1万张,浪费几千张。
过往,人工介入的环节越多,黑色的东西越多,比如资金去向。1688 的一组数据反馈是,30% 的商品AI生成后进行素材投放,效果转化率能提高30%-50%。但是还有70% 的效果不好,甚至更差。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30%的转化是因为素材确定性的好,还是对一些人好,而对另外一些人就不太好。AI 要做规模化生产,素材还是尽可能要个性化。
基于AI 生成的内容,假如商家拿去投流,会进一步获得平台的流量推荐吗?
目前已知的是,这种现象没有发生。现在的1688 AI 版是基于用户体验为先的原则,没有广告坑位的渗透,据说今年内也没有这个计划。
之前1688 就宣布AI版免费,未来商业化计划是怎样的?毕竟每个token的消费背后都是真金白银。
目前为止,1688AI 版是完全面向用户体验,理解理解交易痛点。团队在内部讨论的时候,秉持的原则也是,先承接买家的需求,把价值做厚,然后再考虑商业化问题。只要买家和生意人能够更有经营和利润保障,用户留存跟规模增长表现都不错,商业化的设计和产品在他们看来不是件难事。
不过,产品负责人也透露,未来5年,1688会是朝着供应链科技公司去演进,AI的价值就是在供应链环节怎么去做服务。基于供应链做商业变现,是更长期的事情。
商品是1688的资产,借助大模型压缩全网知识的能力去解构需求是优势。比如可以基于你所在的区域,时间,给出地摊夜市比较好的品类推荐。
1688 是否会跟阿里体系的其他产品打通?比如钉钉。
双方正在促成此事。钉钉的愿景是成为 B端服务的一个入口,只是从工作台OA 流切入, 1688是从生意角度切入。1688的工作流程也可以跟钉钉结合,未来或许会发生早年淘宝和支付宝合作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