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门联手出招,农产品消费将迎哪些新变化?最新发布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引发关注,9大方面23条措施,这份方案将带来什么? 新华访谈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带来解读。
新华访谈:《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李国祥:农产品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们通过扩大农产品消费,可以促进国内大循环,拉动内需,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产品消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新华访谈:《实施方案》对哪些人影响最大?
李国祥:农产品供应的主体将首先受益。在政府推动下,如果农产品消费得到提升,农民能够增收,整个消费将实现更好的大循环。我觉得这是全产业链的,各方都能够分享到这种增值的收益。
新华访谈:9方面23条举措,其中最大亮点是什么?
李国祥:多部门联动是一个亮点。除了负责农产品生产的农业农村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体育部门。现在农村开展了很多体育活动,这些活动能与农产品消费相结合。教育系统给学生提供营养餐,也参与到农产品消费里面去。像这样涉及多个部门,我相信我们的农产品扩大消费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级。
新华访谈:跨部门联动,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李国祥:农产品消费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专长。最主要的是发展培育优质绿色农产品。在推进过程中,要加强部门协调,打破条块分割的工作方法,形成共识和合力,共同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
新华访谈:如何防止“伪有机”“假地理标志”等市场乱象?
李国祥:这确实是老大难问题。某个农产品受消费者青睐,就可能会有冒充现象。现在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建立可追溯体系,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冒牌产品。但客观来说,执行成本较高,难度较大。
新华访谈:促进农产品消费还有哪些痛点亟待解决?
李国祥:现在的消费趋势是强调健康营养,消费者可能存在想花钱买好的农产品却买不到的问题,而生产者可能面临生产了优质农产品却卖不出好价钱的难题。除了农产品质量本身不稳定外,整个供应链还不够畅通。针对这些痛点,我们需要在农产品的性价比和个性化方面多做文章,让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能够选择到不同的优质农产品。
新华访谈:直播带货渠道购买农产品被“坑”,怎么办?
李国祥:传统的农产品电商可能存在坑人现象。消费者应大胆维权,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保护大家利益。
新华访谈: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放心下单?
李国祥:发展优质农产品不是价格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农产品受多种因素影响,品质会有所不同。如果发现品质下降,要及时调整,以维持消费者信心。否则一旦消费者认为原来好的现在不行了,就会破坏信任。直播带货等新的营销模式可以结合起来创造附加值让农民受益的同时让消费者得到好处。
策划:车玉明
执行:李由
记者:徐可 黄桂花
制作:刘厦
设计:史泽瀚
配音:李艾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