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冯圆圆
日前,元隆雅图因销售人员伪造销售合同一事备受市场关注。据相关公告显示,该销售人员伪造假的销售合同长达3年,具体涉案金额还有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不过,经元隆雅图自查显示,仅今年一度因假合同便虚增了2935.05万的利润;而据元隆雅图此前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实现归母净利润2476.76万,如此一来元隆雅图的业绩便由盈转亏了。
而在今年4月,元隆雅图还多次发布公告表示其内控得到有效的执行,其中也包括来自审计机构的结论。
那么,多次审计之下,为何没能发现如此巨大的漏洞?而元隆雅图失控的内控下,该名销售人员的行为是否只是“冰川一角”?
真假合同难辨
7月11日,北京元隆雅图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元隆雅图”)发布公告称,经自查发现,公司一名在职销售人员通过伪造公司客户公章、销售合同等资料,虚构销售业务,非法占有公司财产。
据元隆雅图披露,该销售人员伪造的合同分别涉及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其中,元隆雅图自查发现,该销售人员伪造合同对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影响约2935.05万。
元隆雅图表示,按照谨慎性原则,假设该销售人员虚构销售业务行为所形成的应收款项及存货价值完全不能收回,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于上述案件影响而减少2935.05万。
今年一季度,元隆雅图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如此,元隆雅图一季度便由盈转亏。
目前,元隆雅图已报警并已对该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外,元隆雅图还表示该销售人员的造假行为具体有多少金额还需公安机关的进一步调查。
另据元隆雅图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500万至1000万,而在去年同期元隆雅图尚可盈利2578.76万。
元隆雅图共有两大业务即全案营销和IP文创,其中全案营销板块包括礼赠品、促销服务和新媒体营销三大业务。2024年元隆雅图实现营业收入27.1亿,贡献了当期97%的收入。
(图片来源:元隆雅图官网)
事实上近年来,元隆雅图的业绩表现并不好。2024年元隆雅图出现了其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84亿。而将时间拉长,元隆雅图近5年的业绩逐年下滑,2020年时元隆雅图一年尚有1.63亿的利润。
(数据来源:同花顺)
个人犯罪还是团伙作案?
据报道,元隆雅图的该涉事员工通过伪造公司客户公章,在真实合同间混入伪造销售合同,而元隆雅图因长期未收到客户回款才展开调查。
元隆雅图进一步解释,在不知道员工伪造公章情况下,其很难分辨出真假。同时,元隆雅图与客户还有后续业务合作在进行,伪造的合同混在其中,增加了发现难度。
虽然,从元隆雅图的公告表述来看,此次造假行为是员工的个人行为,但市场依旧对此次造假行为有些质疑。
而市场的质疑声主要集中在“仅凭一名销售人员是否可以跨越部门,完成虚增近3000万的收入?”。该名销售人员,造假周期长达3年,成功“击穿”了元隆雅图各个部门的审查。
在雪球上,有网友认为,元隆雅图的此次事件并非员工的个人行为,
并表示“这不是摆明的财务造假?业务员能影响这么多,利润几乎倒退3000万,别说业务员,整个业务事业部也担责不了啊。”
(图片来源:雪球)
也有网友认为,该销售人员是被推出来“背锅侠”,并表示仅一名员工便可虚增近3000万的销售合同?
(图片来源:雪球)
抛开市场争议,在整个事件中,元隆雅图的“内控失控”是毋庸置疑的。而在今年4月,元隆雅图还在发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其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同一时间,据元隆雅图发布的《内控审计报告》显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在内控审计后,认为“元隆雅图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除了内控审计,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元隆雅图还要经历一年一度的财报审计,两次审计均未发现公章造假,再度引发了市场对第三方审计的质疑。
对于内控审计、财报审计是否能够发现这样的问题以及鉴别阻力在哪儿?“审计没有义务鉴别笔迹,文件等资料的真伪”一位审计人员对搜狐财经表示,“在正式审计开始前,被审计单位会给审计出具一份承诺函,表示所提供一切材料均是真实的。”
不过,据了解虽然鉴定真伪不在审计的职责范围内,但是审计工作还需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必要时可聘请第三方机构。
除此之外,该审计人员还表示,审计不会查看每笔合同的,每一次审计都会有一个重要性水平,如果合同金额不大,抽样甚至都抽不到。
元隆雅图的业绩里,最终会有多少“水分”被挤出,还需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但在此次造假案中,元隆雅图的内控失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失控的内控之下,是否还有其他未浮出水面的“造假人”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