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有7家机器人企业赴港IPO,募资总额超200亿港元,形成A股稀缺科技标的与港股流动性溢价的双向奔赴。这场迁徙潮背后,是产业特性与资本市场逻辑的深度匹配。
港股优势直击痛点: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优必选等亏损期企业得以融资;国际投资者对长期赛道更包容,人形机器人估值达PS 15倍;最关键是退出渠道畅通——基石投资者锁定期仅6个月,较A股创投板减持限制宽松得多。
A股门槛成关键推力。科创板强调"硬科技"属性,多数服务机器人企业难达标;创业板盈利要求将扫地机器人等应用端企业拒之门外。某拟上市企业董秘坦言:"我们的仓储物流机器人被认定为‘系统集成’而非‘高端装备’,只能转道港股。"
但流动性折价不容忽视。港股日均成交额仅为A股1/5,破发率高达63%。这场资本迁徙是无奈还是机遇,取决于企业能否用技术突破赢得真金白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