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财经获悉,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颖电子”)将于7月10日IPO上会,冲击A股。
瞭望塔财经通过招股书了解到,早在2023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受理了超颖电子主板IPO申请,这家自称“特斯拉供应商”、“全球前十汽车PCB厂商”的企业开启了A股闯关之路。
然而不到一个月,交易所的问询函便直指公司核心痛点:资产负债率碾压同行、近四成募资补流踩监管红线、外销收入占比超80%。
1、台资分拆,负债高企的“资本赌局”
超颖电子成立于2015年11月,前身为定颖电子(黄石)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显示、储存等领域。
实质是中国台湾上市公司定颖投控的分拆资产。通过四层股权穿透:超颖电子由Dynamic Holding持股97.85%,后者是WINTEK(MAURITIUS)全资子公司,而WINTEK又由台湾上市公司定颖电子全资控股,定颖电子最终归属于定颖投控。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正式递交主板IPO申请,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其计划募资10亿元,其中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占比高达60%,引发市场对“圈钱”的质疑。
在监管压力下,最新招股书将募资额下调至6.6亿元,补流还贷金额降至2.6亿元,仍占39.4%,直接踩中《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30%的监管红线。
2、无主之舟,分散股权的决策隐患
超颖电子招股书披露公司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其间接控股股东定颖投控股权极度分散,第一大股东黄铭宏仅持股9.02%,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仅14.7%。
这种架构埋下重大治理隐患。若股东分歧可能导致重大决策卡壳,公司战略稳定性将崩塌。中国商业经济协会副会长宋向清指出,缺乏实控人监督会导致管理层权力过大,可能因私利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董事长黄铭宏身兼定颖投控董事长,形成两岸资本市场的复杂联动。2022年受超颖电子冲刺上交所消息刺激,母公司定颖投控股价一年内从不到17台币飙升至100台币,目前回落至60台币左右,市值仅39亿元人民币。
而超颖电子却以67亿元估值冲刺A股,相当于2022年扣非净利润的79倍市盈率,远超母公司估值水平,合理性存疑。
3、财务火药桶,高杠杆下的生存危机
翻开招股书财务数据,超颖电子的负债率常年维持在70%左右,2024年达72.83%,远超同行42%的平均值。更惊人的是流动比率仅0.66倍,速动比率仅0.48倍,短期偿债能力几乎“裸奔”。
债务结构显示:2024年短期借款激增至17.26亿元,同比翻倍;应付账款达20.38亿元,占流动负债近50%。公司总负债高达42.06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仅5.65亿元。
高负债带来沉重利息负担。2024年利息支出1.03亿元,占净利润的 37.32%,相当于每赚100元就有37.3元用于还债。
应收账款暴雷风险显现。2024年应收账款余额11.02亿元,但期后回款比例仅24.44%,坏账计提比例3.86%低于同行6.29%的均值,涉嫌粉饰报表。
4、外销依赖症,汇率刀锋上的舞蹈
超颖电子患上了严重的“外销依赖症”。2022-2024年外销收入占比分别为81.89%、81.67%、82.77%,客户包括特斯拉、博世等巨头。这种深度绑定看似光鲜,实则暗藏杀机。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美元结算,汇率波动成为业绩“摇摆器”。2023年汇兑收益高达1.81亿元,但若人民币升值5%,利润将缩水超5000万元。2024年汇兑收益降至5252.92万元,波动剧烈。
更致命的是盈利严重依赖出口退税。2023年退税额3.74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18%。若政策调整,公司将直接陷入亏损。
前两大客户订单量骤降。2024年向大陆汽车销售收入减少10.89%,销量降12.06%;向捷普电子销售收入减少15.41%,销量降15.96%,外销根基已现裂痕。
5、技术短板,低研发下的“伪创新”困局
在自称“技术领先”的光环下,超颖电子的研发投入显露出明显短板。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3.07%、3.34%、3.27%,不足行业均值6.51%的一半。
专利质量堪忧。截至2024年8月,公司共取得14项发明专利和85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占比仅14%。对比同行,深南电路拥有529项发明专利,景旺电子有247项,技术护城河薄弱。
更令人担忧的是,核心研发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招股书未披露具体数据,但问询函回复显示研发团队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较高,与公司标榜的高新技术定位形成反差。
6、关联交易迷局,利益输送疑云
超颖电子与母公司定颖电子的交易,堪称一场“价格魔术”。2022年,其向定颖电子销售双面板单价为606.32元/平方米,低于其他客户678.13元的均价约10%。
更离奇的是,定颖电子转售价格仅为656.9元,甚至低于超颖电子的直销价。这种价格倒挂的商业逻辑引发交易所强烈质疑:是否存在通过低价交易向母公司输送利益?
2021-2023年关联销售金额从8.33亿元骤降至4880万元,但境外子公司塞舌尔超颖盈利异常暴增:2023年净利润1.29亿元,较2021年增长70%,被质疑通过转移定价截留利润。
在2022年收购塞舌尔超颖前,该公司曾通过银行借款向定颖电子分红2326.28万美元,资金流向迷雾重重。
7、数据疑点,业绩增长的“画皮术”
超颖电子财报中存多处数据异常:
毛利率异常飙升:2023年综合毛利率达23.54%,同比增35%,远超行业22.22%的均值。但同年存货余额增长31.7%,原材料余额激增70.29%,存货跌价计提比例3.86%却低于行业6.29%,涉嫌少计成本虚增利润。
第三方回款暗藏风险:2024年第三方回款金额2.71亿元,同比增47%,占营收6.58%。此类操作通常与财务造假、税务规避相关联。
政府补助撑起利润半壁江山:2023年税收优惠1991.54万元,叠加3.74亿出口退税,合计占利润总额205%,主业盈利能力存疑。
台湾资本市场沉寂二十年的定颖投控,试图将大陆工厂重新包装登陆A股获取高估值。超颖电子67亿元的估值诉求,是其母公司39亿市值的1.7倍。
瞭望塔财经认为,这场资本运作的结局尚在未定之天。随着新“国九条”明确从严监管分拆上市,超颖电子复杂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问题使得其上市之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超颖电子的IPO闯关,恰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缩影——它曾是中国台湾代工时代的“隐形冠军”,却在产业升级浪潮中陷入“低毛利-高负债-扩张依赖”的怪圈;它试图借大陆资本市场的东风涅槃重生,却困于历史包袱与监管铁壁。
在瞭望塔财经看来,当财务数据比惊悚片更刺激时,投资者该问一句:这究竟是科技新星,还是资本赌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