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广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
近期,国内无人矿卡领域巨头易控智驾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过去三年易控智驾的收入实现了从5990万元到9.86亿元的巨大飞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5.8%。
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还在全球L4级自动驾驶市场中位居榜首。2024年,易控智驾在中国L4级无人驾驶市场中占据18.2%的份额,这一比例超过了萝卜快跑,领先于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稳居第一。
传统矿山运输,每辆车需配备2至4名司机,司机年薪10至15万元。然而,这并非最棘手的问题。众多矿区地处高原、偏远地区,司机招聘困难,即便招到人,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也使得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部分露天煤矿年流失率甚至超50%。由此可见,这并非可有可无的自动化场景,而是迫在眉睫的刚需市场。
市场方面,2022至2023年,无人驾驶技术完成早期试用,市场步入快速规模化阶段。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中国市场收入约20亿元,预计2030年达30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4%。销量方面,中国无人驾驶矿卡销量预计从2025年约4000辆增至2030年约16340辆,复合年增长率32.5%。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矿区并非易事。城市道路有红绿灯、车道线,规则明确,而矿区则是完全非结构化的:路径不固定、车辆定制化、流程强交互、环境多变,再加上风雪、断网、高原等极端工况,系统复杂性远超城市道路。
针对这一复杂场景,易控智驾打造了“云途”和“星驰”两大系统,构成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云途”是面向车辆端的无人驾驶系统,支持多种矿种与地形,自主研发ADS、线控底盘、电气架构等关键模块,旨在将传统运输转变为可持续运营的自动化流程。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数十个矿区落地,服务紫金、宝武、首钢等客户,并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完成部署。
“星驰”则是矿区运营调度平台,涵盖车队调度、设备状态监测、采运卸流程协调与成本可视化等功能,与“云途”共同支撑“无人+智能”的整体系统闭环。
截至2024年底,易控智驾已在41个千万吨级矿区部署方案,占比超1/3,覆盖全国12座最大矿场中的7座。在全国8个拥有百辆以上无人矿卡的矿区中,7个采用易控智驾方案。易控智驾运营着全球最大规模的无人矿卡车队,超1400辆。过去三年,公司收入从5990万元增至9.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5.8%。按1400辆计算,每辆矿卡每年为公司创造70.43万元收入。
从招股书来看,公司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TaaS(持车模式),公司购矿卡并负责部署、运营和维护,客户按运输量付费;另一种是ATaaS(不持车模式),客户购车,易控提供软硬件和技术支持,这是一种更轻、更具扩展性的技术服务模式。两种模式的核心差异在于公司是否持有矿卡。易控智驾最初从TaaS模式起步,如今正逐步转向ATaaS模式。
2023年公司活跃的无人矿卡数量为308辆,其中不持车模式的数量仅60辆,占比不到20%;到2024年,不持车模式的活跃车辆占比已超40%。相比TaaS模式,ATaaS模式更轻,毛利率更高。在轻资产转型下,过去三年,公司毛利率从-29.5%提升到7.6%。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活跃无人矿卡数量的增长。2022年,公司月均活跃无人矿卡数量为31辆,到2024年,这一数字增长到577辆,增长约18倍。
无人驾驶在特殊工种环境的快速落地,不仅解决了工业场景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为创业者带来了巨大收益。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能否落地更多刚需的应用场景,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文章内容数据和图片摘自网络,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做交流分享使用)
转自:市场资讯